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成都80后成为四川最年轻教授 曾是麻将神童 [打印本页]

作者: 芷秋    时间: 2010-3-15 12:12
标题: 成都80后成为四川最年轻教授 曾是麻将神童
27岁四川最年轻教授受聘电子科大 曾是“麻将神童”  
受聘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涛,大三开始发表论文,至今已发160余篇
  周涛,男,27岁。因为名字拼音为“zhoutao”太过普遍而申请不了邮箱,所以他不得已将首字母ZT扩展为“猪头”,果真发现没有人注册这个名儿。“如果不那样起名,别人认为是‘澡堂’就更糟了”,他说。这个颇具幽默感的人,正是今年1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人才强院战略”特聘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四川最年轻的教授。27岁当教授,周涛凭的是什么?记者翻开了他的简历。

  0岁至12岁
  关键词:神童
  体弱多病把麻将当玩具
  1982年4月,周涛出生在成都市玉林小区的一户普通人家里。周涛幼年身体弱,咳嗽、发烧、关节痛总是伴随左右。并且经常烧过40摄氏度,医院曾两次下病危通知书。但周涛的母亲很爱他,纵使深夜不眠也会为儿子挠痒痒捂关节。邻居都知道,这个孩子和别家的都不一样:几乎没有见他到楼下和孩子们一起疯玩过。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周涛是怎么在家里消磨时间的。一次,外婆教妈妈打麻将,他在旁边做游戏,哪知道他看懂了其中的“六番”和“满贯”,兴趣甚浓,那一年他只有三岁。到了四五岁,他看过一次牌就全部“扣住”继续打,带着智力训练意味的麻将成了他小学前钟爱的游戏。他和父母还“打钱”,每次他都赢,因为只要自己砌过的牌他几乎都能记忆,经常爸妈也搞不明白为何点炮了儿子也不胡,周涛总知道下几张就自摸了。家里只有他一人时,他就同时“饰演”四角,明明能记忆所有的牌,却又假装忘记“对手”的牌,玩得饶有兴致。
  除此之外,小毛头还在家里下棋、看书。5岁时看完了人生的第一本武侠,梁羽生的《弹指惊雷》,至今仍然难以忘怀。6岁以前他自学完了小学4年的课程。后就读于东桂街小学,在这所计算机特色学校,他很少听课,致力于攻克计算机难题,这为他今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周涛的身体愈来愈健壮起来。
  周涛评述: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因为我的妈妈比其他家长更用心千百倍,她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这次回到电子科大也和家庭有关系,因为离家近,离父母近。

  13岁至24岁
  关键词:论文
  爱解难题发表160余篇论文
  15岁,周涛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那时他酷爱物理、数学和计算机,也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成绩优异被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录取。在中科大,零零班允许新生头两年自由选课,两年后自由选专业。周涛一直在物理和计算机之间犹豫徘徊,结果最后走上了计算机和物理交叉研究的道路。
  大一时,他发现在中科大要会解难题、能进实验室、能发论文,别人才会尊重你。为什么要征服难题?是因为难题就在那里!天生不服输的心理让他在大二时开始写第一篇研究论文,本科就跟着研究生进了实验室,要踏实做学问的势头一发不可收拾。
  周涛几乎不怎么上课,拼命学习超前的知识。那时候,期刊社对本科生的文章不屑一顾,有的论文缴纳了两次审稿费用才被送审,最后被退稿只有一个意见:“该文不符合本刊发表标准,特此退稿”。大三时,周涛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发表在《计算机应用》上,尽管算不上是什么顶尖的杂志,但那时他已然乐得“鼻孔朝天”。两年后,他的研究已经做得非常深入,论文越发越多,刊发的刊物也越来越顶尖。至今他已经发表160余篇论文,其中有40余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美国科学院刊》等世界核心期刊中的主流媒体上。据了解,周涛的论文已经被引用上千次了,有的还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引用。
  周涛评述:论文的优劣不在于数量,而在于他被引用的次数以及被谁引用了。这说明了你研究领域的价值所在。

  25岁至27岁
  关键词:留学
  熬夜苦干转换研究方向
  突出的成绩让他顺利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科学、信息物理、人类动力学、群集动力学。在瑞士,他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足不出户”的状态:和同学、导师一起呆在寝室里就是做研究。在国外呆了3年,他只会用法语问候“您好”,连1、2、3都不会数,也就相当于语言没有长进了。
  周涛带了很多中文书籍过去。每年回来一次就会带上几十本,比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他总爱说“我认为华夏文化总是更胜一筹的”。说这句话,还因为他并不习惯国外的饮食,几乎餐餐亲自下厨。
  在海外留学的阶段,他还做出了人生的一大重要决定:转换研究方向。
  2007年以前,周涛在国内研究“复杂网络”的学者中已经是赫赫有名了,他的好几篇论文在国内被引率位于前十。就在事业发展很顺的时候,他的导师张翼成告诉他:“如果不转个方向,会失掉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统计物理优势的大好机会。”启发之下,他转向研究如何利用统计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信息科学的问题,这无异于在很多方面都要重新学习。周涛并不惧怕,经常在实验室熬夜苦干,并且坚信:“研究别人还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领域,尽管危机重重,但是想到有一天中国人也可能成为这些领域的开拓者,我就斗志昂扬”。
  周涛评述:除了我妈妈,张翼成导师是我一生中对我影响力第二大的人。他让我明白了什么东西都是有舍才有得。中科大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选择纯粹做学问,选择挑战困难。

  27岁……
  关键词:教授
  特聘教授将铺盖搬进实验室
  27岁这年1月5日,周涛收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通知。
  3月3日,他到学校报到,发现自己授课的软件学院国际化软件人才实验班共有28个学生,7名导师,所有导师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有接近4成的学生因为被他的简历所吸引而选择了他。最终,他确立了5名学生跟着他学习。
  上周三,记者在他的实验室内见到了他和所带的本科生坐成一圈正在讨论题目。都身着运动装,看起来都年龄相仿,如果不仔细区分,很难看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世界上没有一种人才叫做考试型人才,因此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和民族的未来。”这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说话像打机关枪,并且句句引得学生们赞同的人,正是周涛。后来经他介绍,才知道他还有一项在简历里未曾提到的特长:曾作为中科大辩论队的队员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同学们并没有称呼他为教授,而叫他“涛哥”。周涛拍着身边两个“兄弟”的肩膀说:“周末就跟我去书店选书吧,我们可不能将宝贵的时间用来看某些未经提炼的并不经典的教材。”
  后来,周涛告诉记者,在教学走上正轨以后,他会考虑将自己研究的交叉领域的学科编写成教材。或许,会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嗨,统计物理》。
  离开的时候记者发现,周涛把自己的自行车、铺盖卷都搬进了实验室,他说:“附近有食堂、有澡堂,我难得在和实验室之间跑来跑去。”
  他的人生轨迹
  年幼多病,麻将成为童年时最喜爱的玩具;15岁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成绩优异被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录取,大学自学完成研究生所有课程;后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国外留学3年;今年1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人才强院战略”特聘他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周涛成为目前四川最年轻的教授。至今他已发表160余篇论文,其中有40余篇发表在世界核心期刊中的主流媒体上。目前他正考虑将自己研究的交叉领域的学科编写成教材,或许书名叫《嗨,统计物理》。
  他的教育理念
  现在的教育人不喜欢种银杏树,因为没有人喜欢在自己逝世的时候还看不见一树的灿烂,因此更多的人转而种下了牵牛花。或许,我的年龄是个优势,我愿意现在就种下教育研究的银杏小苗,为它浇水,期待50年后的茂叶参天。
  
记者 肖笛 实习生 许芬 摄影陈羽啸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10-3-15 12:29
现在的教育人不喜欢种银杏树,因为没有人喜欢在自己逝世的时候还看不见一树的灿烂,因此更多的人转而种下了牵牛花。或许,我的年龄是个优势,我愿意现在就种下教育研究的银杏小苗,为它浇水,期待50年后的茂叶参天。

赞一个,科大的骄傲!
作者: wikd    时间: 2010-3-15 12:46
天才出自科大!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0-3-15 13:14
重点高中 - 中科大 - 留学 - 回国 - 年轻教授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5 14:00
本帖最后由 ray913 于 2010-3-15 14:05 编辑

这天才级的小子曾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周涛同学2000年自成都市第七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2004年本科毕业后作为硕博连读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至今,师从汪秉宏教授。在学期间,周涛同学多次在各种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及学术学科类竞赛中获得奖励,如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仅以其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SCI检索期刊上的论文就超过40篇,迄今为止,他发表的论文获得了超过550次引用。此外,周涛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和邀请讲座,并多次在相关学术会议中担任要职,还是十余种国际物理学期刊和国内若干专业期刊的常任审稿人。(----摘自科大网页)
作者: liw59    时间: 2010-3-15 14:37
大一时,他发现在中科大要会解难题、能进实验室、能发论文,别人才会尊重你。为什么要征服难题?是因为难题就在那里!  每一个成功者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和发现。
作者: 麦客    时间: 2010-3-15 14:44
厉害,科大牛人之一!
作者: gongch    时间: 2010-3-16 11:54
科大人--牛!!!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6 12:39
电子科大对周涛的报道。

我校青年教授周涛论文登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作者: 华权 / 来源:新闻中心 / 时间:2010-03-11 / 点击: 14944 / 评论: 3 /
         3月9日,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我校计算机学院年仅27岁的周涛教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Solving the apparent diversity-accuracy dilemma of recommender systems”,2010年107卷第10期。同时,英国Nature杂志在News中对该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以瑞士弗里堡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斯洛伐克萨法瑞克大学 等5家为共同作者单位。
文章讨论了信息推荐系统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推荐算法中精确性指标压倒一切的成规,明确指出多样性和新颖性才是个性化推荐的灵魂。文章设计了高效混合算法,有望全面提高如亚马逊等在线销售公司推荐的质量。论文明确指出了下一代信息推荐系统发展的可能方向。
作者: 璧山人    时间: 2010-3-16 16:17
重点高中 - 中科大 - 留学 - 回国 - 年轻教授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6 16:30
电子科大27岁天才教授续 带耳机叼棒棒糖进教室
来源:四川在线

  查一龙期盼着见到自己的导师。突然,一个“高中生”走了进来。他个子不高,一身运动装、旅游鞋,戴着耳机,嘴里还叼着根棒棒糖。一位老师介绍道:“这是周涛教授。”查一龙惊呆了,难以置信。但相处了10多天后,他对周涛佩服得五体投地。

  周涛是今年刚被电子科大特聘的教授,年仅27岁。

  天才儿童

  6岁前自学完小学4年的课程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一条喜讯——“我院青年教授周涛论文登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3月9日,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该院今年初引进的、年仅27岁的周涛教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文章以瑞士弗里堡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斯洛伐克萨法瑞克大学等5家为共同作者单位。

  周涛2010年1月初从瑞士弗里堡大学博士毕业后,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电子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数据挖掘与统计物理的研究。5年来,他在美国《物理评论》《新物理学》和《欧洲物理快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近50篇,其论文被SCI引用超过1200次。

  周涛的成长轨迹颇令人羡慕。6岁以前他自学完了小学4年的课程;15岁考入成都七中理科班,因物理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成绩优异被中国科技大学零零班录取,大学自学完成研究生所有课程;后成为中科大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国外留学3年;今年1月5日被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人才强院战略”特聘为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成为目前四川最年轻的教授。

  其实在2007年以前,周涛的研究方向是“复杂网络”,并且在国内学者中也算是赫赫有名,好几篇论文在国内被引率均位于前十。但后来他在导师张翼成的启发下,转向研究如何利用统计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信息科学的问题。

  个性教授

  不要叫我教授 叫我周涛

  3月初,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化软件人才实验班开班了。该班有28个学生,7名导师,所有导师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有近4成学生是被周涛教授的简历所吸引而选择了他。但他只选择了5名学生跟他学习,19岁的查一龙就是这5名“幸运儿”之一。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老师或者教授,执意要我们叫他名字。与他谈话,是件畅快却又辛苦的事,你会发现自己原来知道的东西真的很少,会逼着自己去不断思考。”查一龙等同学称呼他“涛哥”。

  研三女生马常鸣说,周涛没有任何架子,亲切,自信,精力旺盛。

  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放着周涛的被子。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睡觉,偶尔回寝室。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他认为有很多事情要做,多睡觉无益。昨日凌晨2点查一龙离开实验室时,周涛还在搞研究工作,昨天早上7点查一龙回实验室的时候,周涛已经坐在那里做事了。

  全才学者

  发过小说,围棋象棋拿过全国大奖

  “人生来不是做科学家的,是做一个人的。”周涛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丝毫不低于科学研究。

  他曾经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过小说,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社评。他往瑞士搬去了300多本中文书,其中有100多本属于文史哲学,比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他在围棋、象棋比赛上拿过全国大奖。

  周涛说:“我感觉语文比数学更重要。”他认为,人文方面有重大缺陷的人,其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而一个有很强人文素养的人,会“更有力量,更能包容,更柔软”。同时可以避免“过专业化”的倾向,开阔人的视野,形成独立的精神世界。

  世上有太多分散人注意力的东西。因此,他认为,人要与物质利益和眼前诱惑保持一定距离,“要学会寂寞一段时间”,要了解自己想做怎样的人,去寻找能打动自己内心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容易做成一件事。他提到了他的老师张翼成教授:“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做一个东西,是因为我热爱它,是去play,是情趣在先,贡献在后。”
作者: sxbjlwl    时间: 2010-3-16 17:01
又一科大出来的“牛”人,
昨日凌晨2点查一龙离开实验室时,周涛还在搞研究工作,昨天早上7点查一龙回实验室的时候,周涛已经坐在那里做事了。这就是作学问人的作风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7 10:06
发个东东,看同学如何与他开玩笑。

发表评论人:[游客]hehe [2010-3-8 20:18:32] ip:211.86.151.*   
今日闲的无聊,进了少年班学院去看了看,作为少年班牛人的代表,看见你娃的大大的照片非常醒目。你娃把自己最斯文的照片给学校挂在墙上,动机不良啊,少年班女生都是小孩子呢。

学校认可你是牛人,不强行让你留校当授教,真不知道学校怎想的。
博主回复:真的吗,我这次回合肥要去看看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0-3-17 10:31
发个东东,看同学如何与他开玩笑。

发表评论人:[游客]hehe [2010-3-8 20:18:32] ip:211.86.151.*   
今日闲的无聊,进了少年班学院去看了看,作为少年班牛人的代表,看见你娃的大大的照片非常醒目。你娃把自己最斯 ...
ray913 发表于 2010-3-17 10:06


,同学关系不错。。。
作者: yinsir    时间: 2010-3-17 12:42
那天看到报纸的题目就有一种直觉:那小子给中科大有关系,果然如此,感觉还真好!!!!!!!!!!!!!!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7 14:20
来看看,你能了解到这个,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发信人: 中世纪的吟游歌手, 信区: Polemic
标  题: Re: 周涛已经是教授了,呵呵!祝贺一把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10年03月16日08:35:0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WWWPOST

他是成都人,从成都七中保送到科大00班的。
他恋家,不想离开父母。
而且,科大未必能给人家教授职位。
作者: laipingming    时间: 2010-3-18 1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8 10:52
周涛看到这报道后自己咋个说,看他的反应:

[27] 标题:
发表评论人:pb00011127 [2010-3-17 6:11:30]     
媒体写得非常夸张,远远好于我的实际情况!!
我前天早上吃包子突然看到sohu的新闻,自己读了都觉得惊讶。并且,比较恶心,以至于包子都吃得不顺畅~~
博主回复:不要谦虚嘛! 要不你把不实之处澄清一下?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0-3-18 11:09
周涛看到这报道后自己咋个说,看他的反应:

[27] 标题:
发表评论人:pb00011127 [2010-3-17 6:11:30]     
媒体写得非常夸张,远远好于我的实际情况!!
我前天早上吃包子突然看到sohu的新闻,自己读了都觉得 ...
ray913 发表于 2010-3-18 10:52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19 18:28
本帖最后由 ray913 于 2010-3-19 18:29 编辑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频繁地写博客,而且内容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还给留言写回复,在欧洲旅行时还去意大利登埃特纳火山。
目前他在科大的学术活动仍然多。

中科大理论物理专业复杂系统研究组青年论坛  
主持人:汪秉宏教授

召集人:周涛

地点:中科大东区国家实验室大楼17-009

3月23日上午,9.00-11.00
韩筱璞(博士生):人类动力学研究
3月23日下午,2.30-4:15
荣智海(博士):网络演化博弈研究进展
3月23日下午,4:30-5:30
杨涵新(博士生):移动性对网络演化博弈的影响
3月24日上午,9.00-11.00
周涛(博士):信息物理学导论
3月24日下午,2:30-4:15
刘建国(博士):复杂网络的结构、演化与动力学
3月24日下午,4:30-5:30
张海锋(博士生):传染病动力学与个体行为的相互影响
作者: sunny    时间: 2010-3-19 21:05
周涛说:“我感觉语文比数学更重要。”他认为,人文方面有重大缺陷的人,其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而一个有很强人文素养的人,会“更有力量,更能包容,更柔软”。同时可以避免“过专业化”的倾向,开阔人的视野,形成独立的精神世界。

作者: cn.anqing    时间: 2010-3-20 14:08
应该竞选澳门特首去啊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3-20 14:17
22# cn.anqing
呵呵,港澳特首是竞选出来的吗?
作者: ray913    时间: 2010-4-10 13:11
周涛学理科,看看他的文笔。

西湖  

西湖算是老朋友了。

湖见过的多了。倘佯水畔,若再有花有树有山,自然是清逸的一番享受。然而到西湖边,看的不是湖光山色,而是自己。所以,但凡有机会,总爱到那里坐坐,久了,就有朋友的感觉了。

下午太阳很好,按理不是去西湖的好时光。品西湖,最好是在春意已浓或夏尽秋起的时节,于清晨傍晚微风细雨之中,从曲院风荷进去,一路蜿蜒,最后走过苏堤。那时候目力不能远及,灯如笼水如烟,最有西湖将尽未尽的妩媚与神秘。又或者于深夜前去拜访,此时明知眼前有一树春桃,一塘夏荷,一碧秋水,却断不能见。身在绝美景色中却不能看到,似乎是一种悲哀,殊不知乃是芸芸众生时时刻刻的真实写照——不过前者是因为没有光,后者是因为没有睁开眼睛而已。

西湖是被一个个传诵至今的爱情故事滋养长大的,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是花月的气息,是心有涟漪的少女独特的柔媚与羞涩。所以游西湖,最好两人同往,一男一女。或为当下的恋人,或为往昔的旧爱,或为未来的可能。两者之间,若没有超乎友谊的微妙的情愫,则大可不必到此!像青海湖,藏在高远的地方,风尘跋涉之后,心也虔诚,水也圣洁,最适合孤身前去,洗涤凡心;像大海,容易接近却无法穷尽,身在低处却内力惊人,最适合邀约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于风起云涌潮升潮落的时候畅想未来。此水不同于彼水,此境不通于彼境。

从住的地方走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没有叫车,是因为一步步从街道楼宇走向湖山,渐绿渐湿,心也渐氤氲。从曲院风荷进去,人声鼎沸,虽有曲径万千,竟无一径可通幽。在玉带桥一侧岸边找到一条长椅,坐下,左边苏堤,右边杨公堤,前面是湖,湖再前面就是九耀山。我不喜欢苏堤,因为看过去不是山,而是高楼林立,把你的想象都扼杀了。这个地方似乎四年前坐过,五年前也坐过,不过那时候看西湖如看海,也没有逝水流年可供追忆。坐了有两个多小时,天色渐渐暗了,山变成远山,变成轮廓,变成影子……西湖的味道才算真正出来了。

回去的路上遇到一只白色的野猫,很脏,依然优雅。经过了金田一村餐厅,四年前和她在这里请金宝俊一行吃饭,味道不错。发出去一条短信,一直没有回复。过去和现实在这里交织荡漾,不知何时能够归于平静。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0-4-10 13:40
文笔好,很多理工科的文笔都很好。
作者: 琼儿    时间: 2010-4-10 13:44
又一个科大出来的牛人!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ww.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