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怎样才算学得好? [打印本页]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0:10
标题: 怎样才算学得好?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29 11:07 编辑

       我觉得,学得好有很多层次,最明显的有两种: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作业、加强训练、有针对性的复习、成绩优异,是好学生;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强,质疑精神强,成绩优良,也是好学生。
       第一种是具有普遍性的、广为认可并且也是最具操作性的层面,这样的学生一定是优秀的,但不是卓越的,是培养工程师的模式,而不是培养科学家、大师的方式,中国培养不出大师来,原因很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外在观念的内化,这种外在的、机械的、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各个层面的人,广泛的、普遍的、并以社会潜意识的方式,内化应用和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成为评判学习优劣的主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难怪早在二十多年前,杨振宁在考察了中国几所大学后,说了真话:中国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大的惊人,但是缺乏创造性地思维和运用。因而,并不是说,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就必然的成为真正的人才,更不是说,分数优异,就是真正的学习能力,因为学习能力的核心和精髓,不是印在教科书上的文字和习题,不是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甚至运用,而是把知识看做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和质料,创造性能力培养起来了,这些知识就只能成为奴仆和附庸。爱因斯坦和霍金大学学习状况,按我们通常的标准看,绝不是个优秀的学生,他们不把书本看作圣经,不把分数看作真正的能力,对宇宙世界的原发探索欲和创造力,大大超越了对现有知识和成绩的框定和评价。因而,第二种学习方式,才是真正地学习,知识才是用于思考而又不被知识本身异化的真正知识。
       在意识层面,跳出分数和知识的框定,还原学习的本真状态,孩子才能得到最本质的教育和快乐,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遗忘”一样,不要再去仅仅关注存在者,而恰恰忘记了存在本身。
       这其中最大的误区在于:能力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其实能力和知识不是分开的,不是有了知识,才会产生能力,而是知识是能力的质料,是能力的思考物,是能力的奴隶,只有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是能力知识。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29 10:58
晚秋分析的好!非常支持!!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9 11:09
转到我空间去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1:26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29 11:34 编辑

非常感谢坛主、第一庄两位科学家,因为俺的这一观点,有点离经叛道,支持的肯定很少,不然反而不正常了,但又觉得极其重要,是我们这些社会精英的科学家们,一定需要理顺和澄清的,不然,极易把非本真的,长期看做本真的。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10-29 11:49
深思在晚秋,功夫看本真
曲高或和寡,理性无浮云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29 12:0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9 11:26
非常感谢坛主、第一庄两位科学家,因为俺的这一观点,有点离经叛道,支持的肯定很少,不然反而不正常了,但 ...

在我们的论坛,非常需要这种讨论。。。。。尤其是需要推行这种观点、思路,尽管对很多家庭来说实施还是有困难的。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29 12:02
最明显的有两种: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作业、加强训练、有针对性的复习、成绩优异,是好学生;

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强,质疑精神强,成绩优良,也是好学生。

后者也是好学生!而且可能更有潜力!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2:13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10-29 12:02
后者也是好学生!而且可能更有潜力!

非常赞同!就像科大能设郭奖B类,就非常好,甚至我觉得,郭奖B类比A类,成才的几率要大的多。
作者: 大嘴丫    时间: 2012-10-29 12:19
学习是一种需求,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当你在学习上感觉不快乐时,就不可能学好。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2:27
大嘴丫 发表于 2012-10-29 12:19
学习是一种需求,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当你在学习上感觉不快乐时,就不可能学好。

学习是一种需求,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大赞!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29 12:28
   成绩好的学生通常都是一类和二类同时俱备的,楼主把这两类对立起来了.单纯的机械模仿那是电脑不是人脑了.在科大自学能力及独立砖研能力弱的学生是绝不可能得高分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2:31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29 12:35 编辑

真诚的欢迎有不同见解和观点的科学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谓真理之路,就是辩论之路。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2:34
pan 发表于 2012-10-29 12:28
成绩好的学生通常都是一类和二类同时俱备的,楼主把这两类对立起来了.单纯的机械模仿那是电脑不是人脑了. ...

如此说来,科大就没有设立郭奖B类的必要了,反正都是一类人。
作者: 艾草    时间: 2012-10-29 12:37
中国的教育磨灭的恰恰是第二种学习能力。
作者: 连江    时间: 2012-10-29 13:01
真诚的欢迎有不同见解和观点的科学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谓真理之路,就是辩论之路——————————————————个人认为:学以致用最高,不赞成书呆子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3:17
连江 发表于 2012-10-29 13:01
真诚的欢迎有不同见解和观点的科学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所谓真理之路,就是辩论之路——————————— ...

学习的功用性、有用性,恰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但结果却正好相反,科技被视为末计,只有四书五经等圣典,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法宝,四大发明的成果,被西方享用。然而,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却恰恰重视无用的东西,诸如语言、逻辑、存在、本体等,但结果在近代以后,科技大发展。
看来,并不是在理念中重视学以致用,就一定能够导致相应的结果,先学无用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好有用的东西。正如王阳明所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作者: 连江    时间: 2012-10-29 13:2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9 13:17
学习的功用性、有用性,恰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但结果却正好相反,科技被视为末计,只有四书五经等 ...

学是为了用,比学赶帮超,超才是境界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9 14:1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9 13:17
学习的功用性、有用性,恰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但结果却正好相反,科技被视为末计,只有四书五经等 ...

这只能说“探索和发现”的重要,绝不是说“先学无用方可有用”。
作者: 朦朦胧胧    时间: 2012-10-29 14:38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9 12:13
非常赞同!就像科大能设郭奖B类,就非常好,甚至我觉得,郭奖B类比A类,成才的几率要大的多。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中科大的成才几率要大于清北。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5:11
第一庄 发表于 2012-10-29 14:12
这只能说“探索和发现”的重要,绝不是说“先学无用方可有用”。

比如,有的研究项目,属于纯粹理论的,并无直接的实用价值,对待这种“无用”的东西,其态度如何,不只是个科研政策倾向问题,本质上是对知识和教育的理念问题。其实说到底,有用的东西,都是无用的东西转化而来的,没有无用的东西,哪来有用?
作者: 第一庄    时间: 2012-10-29 16:13
中国出了四大发明,却没被发扬光大,主要是统治阶级只重视稳固自己的统治i,而学子只视仕途成功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志。既然看不到科学技术的作用,那也就发展不起来科学技术。然而西方一旦拾起科学技术这个中国瞧不进眼的东西,便一发不可收,爆炸性的发展起来,最后洋枪洋炮攻破古老的国度!这大概算是科学技术的胜利吧。认识上的局限迟早要付出代价,保持思想开放才好发展。应该鼓励思维的活跃,而不是鼓励永远正确的“有用无用”论,每个个体都应做自己认为“有用“的事,才可以百花齐放。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2-10-29 16:17
说的精彩~~
知识是能力的源泉~~
作者: 有二说二    时间: 2012-10-29 16:46
对于"学得好",本人认为:
      一、不追求学科考试成绩得高分,不把精力放在频繁的做题训练上,只追求搞清每门课的知识体系和关键的知识点,学科考试成绩中等甚至还偏下;
      二、对专业的某一方面特有兴趣,但兴趣面面不广。对有兴趣的方面有一种孜孜以求、追求突破的冲动;
      三、思维发散,甚至常常和常人有反向思维,善于对现有的结论或探索提出批判性意见,综合思辨能力强,虽然有时显得盲目,但不失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
      四、善于将各类知识综合运用。
      这样的学生才是学“得好好”。
作者: 也是科学家    时间: 2012-10-29 16:48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在这教育理念误入歧途的时代,在这流水线般生产毕业学生的大环境中,教育家晚秋在探寻真理,在呼吁,在呐喊,“理顺和澄清”是首要的问题。理想的学习状态,“在意识层面,跳出分数和知识的框定,还原学习的本真状态,孩子才能得到最本质的教育和快乐”——大赞晚秋,这也是俺们的追求。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29 16:59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29 17:01 编辑
有二说二 发表于 2012-10-29 16:46
对于"学得好",本人认为:
      一、不追求学科考试成绩得高分,不把精力放在频繁的做题训练上,只追求搞清 ...


其实,会做题未必真懂,正像会使用电脑,未必就懂得电脑的原理一样;真懂得未必每个题都会做,因为这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所以说,未必真懂状态下的反复训练,是完全可以拿高分的,而真懂状态下的未加训练,却很难拿到高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高分只是训练的必然结果,而非融会贯通的直接所得。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2-10-29 17:03
学物理的毕业后在化学材料上有建树,学数学的在计算机方向有贡献,这样的实例算不算是学好了?还就是一工程师材料?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2-10-29 17:13
在意识层面,跳出分数和知识的框定,还原学习的本真状态,孩子才能得到最本质的教育和快乐,[quote]真正地学习,知识才是用于思考而又不被知识本身异化的真正知识。
[/quote]晚秋分析的透彻,论坛需要这种理性的分析和讨论,赞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29 22:15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12-10-29 22:23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9 12:34
如此说来,科大就没有设立郭奖B类的必要了,反正都是一类人。


是啊,清华还特招个蒋方舟呢?结果成了一个笑话.科大即使设立了B类,但成绩己然是5%顶尖的,你找一找平均分80分的B类郭奖得主?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出高质量论文的,除非借助于外力.我们这高中有个学生在老爸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个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今年的自招推荐.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07:33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2-10-29 17:03
学物理的毕业后在化学材料上有建树,学数学的在计算机方向有贡献,这样的实例算不算是学好了?还就是一工程师材 ...

肯定算是!在交叉学科、拓展学科甚至相异学科有所建树,也正说明兴趣的广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07:37
也是科学家 发表于 2012-10-29 16:48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在这教育理念误入歧途的时代,在这流水线般生产毕业学生的大环境中,教育家晚秋在探寻 ...


也妹说的极是,大学不是工厂,学院不是车间。
流水化的生产,只适合于产业,不适合与学业。
机械的知识,可以用分数计量出来,但思想本身是无法计量和统计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07:39
透望远尘 发表于 2012-10-29 17:13
晚秋分析的透彻,论坛需要这种理性的分析和讨论,赞


谢远尘版主支持和鼓励。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08:35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0:59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29 22:15
是啊,清华还特招个蒋方舟呢?结果成了一个笑话.科大即使设立了B类,但成绩己然是5%顶尖的,你找一找平均分 ...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出高质量论文的。”这话说的不错,但须搞清楚什么是“坚实的基础”,如果把高分视作坚实的基础,就等于把基础等同于分数,分数高就是坚实,分数低就是不坚实。还是朱清时说得好:“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一味的去“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哪还有时间,最主要的是思维空间,去搞论文,甚至高质量的论文。请看郭奖A类得主为何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他们不是有着异常“坚实的基础”吗?
       我坚信,凡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的,至少在他论文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没有融会贯通的相关知识储备,何谈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阐述?但是,这个“融会贯通的知识储备”,绝不是靠高分,就可以验证和体现出来的。近来,有关专家的研究数据表明,通过考试,仅能考察出相关能力的2%。可见,仅凭这2%的能力,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但是却完全可以成就高分。
       我绝不是完全否定分数的价值,想考高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我反对的是赋予分数,尤其是高分,太多的内涵和象征。以为高分就可以代表一切,囊括一切。我尤其反对的是:为求得高分,一味的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机械的思维记忆,带来的结果是,分可能很高,甚至获郭奖,甚至全奖到了哈佛(仅凭高分可能性不大),真是一路凯歌,皆大欢喜,但是。。。。。。,思维的空间干瘪了,原发性的本源创造性思维,消失了。。。。。。,哈佛,只能证明你曾在哈弗念过书,除此之外,还能证明什么?
       出国不是目的!哈佛不是目的!郭奖不是目的!高分不是目的!只有内在的、本源的、原发的心灵求知欲和探索欲,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真正快乐和成功的动力来源和终极目标。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2-10-30 09:03
pan 发表于 2012-10-29 22:15
是啊,清华还特招个蒋方舟呢?结果成了一个笑话.科大即使设立了B类,但成绩己然是5%顶尖的,你找一找平均分 ...

我们这高中有个学生在老爸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个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今年的自招推荐.
这个人你继续关注,肯定走不远滴.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2-10-30 09:1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7:33
肯定算是!在交叉学科、拓展学科甚至相异学科有所建树,也正说明兴趣的广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

谢谢晚秋版主,科大基础宽广,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科大许多学生都不从事自己学的专业,后来发展成为那里的行家里手.科学家们只要不浮操,孩子将来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11:45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1:56 编辑

        我曾经提出过成绩“自然生成”和“妥协”理论,这都是建立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理念和方式。“自然生成”理论,说到底,就是建立在原生态学习基础上的、对成绩的非刻意追求过程。注重的是——本源的求知欲和探求欲,原发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妥协理论”,说的是注重在现实层面,寻求最佳和最大化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比如:想全奖出国,又想坚持原生态学习的理念,怎么办?很显然,单纯依靠原生态自然生成的成绩,很可能不能满足国外大学对于gpa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适当的、适度的进行调整,可以适度适当的做一些练习和复习,并把这种状态的练习和复习,看做一个自然的过程,看作是用于创造性思考的自然储备和有机质料。
        我也曾经给家里小棉袄交流过此类的问题,结果是一碰即和,很是默契,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不去追求无机过程的机械分数,追求原生态学习并寻求自身和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0 11:51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12-10-30 12:02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 ...


楼主总是认为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会融会贯通能力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不知这些结论是从哪来的?
    不然楼主为什么总是把高分学生与这些能力对立起来呢?

    如按用佛学来搞科学研究的朱院士所说,那所有的中外大学都应优先选80分的学生了?
   身体健壮也可能有病,但确可大幅度的降底得病的几率,即使是一个有病之人,身体健壮了也可以减轻病的发展,不能因为个别身体健壮的也有突然病死的就认为人们追求身体健壮就是错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12:31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0 13:07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30 11:51
楼主的总是认为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理和公式的原发性思考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注重原生态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不会没有融会贯通能力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这些都是全称判断,我从没有这样说过,我说的是:高分学生中,的确兼有以上各种能力的,但是,按照现有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又很难全面体现出这些能力,也就是说,这些远胜于知识本身的本源性能力,通过短短的一、两个小时的考试以及少量的考题,是不会全面考察出来的。所以说,高分和能力的对立,不是主观的,不是谁认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对立,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试想,同样考90分,一个是高考型的学习方式,一眼不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一字不漏的记着老师上课讲的话,一句不漏的把课本反复的看,一题不拉的反复做习题;一个是原生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自主学习,注重思维的特异性、差异性和发散性,并适当的进行练习和复习。结果都考了90分,这分数背后的内涵和意义能一样吗?以后要走的路能一样吗?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排除两类学生的一体化,但这一类学生,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如果高分就可以代表以上所有能力,哪怕是大部分能力,老美又何必费心劳力的,跨越太平洋,进行长达每人几小时的面试?学生又何必煞费苦心,精心去写PS,全力冲刺科研论文和科研经历?就连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比例数不也是连年增加吗?要是分数可以代表能力,这些高校,又何必多此一举?


作者: 诗意江南    时间: 2012-10-30 12:4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 ...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深有同感!特别在应付高考时,孩子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最后基本变成了考试的机器。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12:50
shally 发表于 2012-10-30 12:42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 ...

真实的写照!谢谢。
作者: 诗意江南    时间: 2012-10-30 13:29
我父母都是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退休后,悉心培养我家小棉袄。他们重点培养孩子的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孩子的特点,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从小到大孩子一直很轻松、很快乐地学习数学。虽然在应试教育中,由于一些小错误,她常常把会做的题做错,经常得不到高分,高三时她常常很苦恼,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原生态的学习。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13:48
shally 发表于 2012-10-30 13:29
我父母都是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退休后,悉心培养我家小棉袄。他们重点培养孩子的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 ...

祝贺孩子也祝福孩子,好样的!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30 14:32
pan 发表于 2012-10-30 11:51
楼主总是认为
高分的学生都是质疑精神较为缺少的学生
高分的学生都是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

这样总结有点过激了,呵呵。。。。

楼主显然并没有把高分学生与这些能力对立起来的,高分学生原本也应该是具备这些能力的,但在过分追求分数的情况下,长期的磨炼,会使一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削弱。。。。
作者: 有二说二    时间: 2012-10-30 14:33
中国式的好学生是听话,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学习成绩好,考试排前列,GPA高......其实,这样的好学生的标准正是抑杀了学生探索的天性、好奇的天性和求知的欲望。我看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名中国学生在美国读研,几位导师要考考他,出了一个很复杂的题目让他回答。这位研究生不假思索地写出了十分复杂的计算公式。导师问他,你怎么记得这么复杂的计算公式?研究生答曰,我学过,记着公式。按中国教学,导师可能会夸他赞赏他,结果,几位美国导师给他打了“不合格”。导师说,学习不是记忆背诵,学习的过程是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对这一公式的演算过程......我们常教育小孩要好好学习力争考出好成绩,力争GPAS要超过3.8,GRE要超过1400分,托福要超过110分等等,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正是在抑杀小孩的探索天性。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当然还有组织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问题,这里不谈)。还是朱清时校长说得好:“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这正是我们家长在教育小孩、引导小孩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 水水    时间: 2012-10-30 15:3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0 08:35
好像郭奖B类没有对成绩的硬性要求,5%只是对A类的要求。
        “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发 ...

   出国不是目的!哈佛不是目的!郭奖不是目的!高分不是目的!只有内在的、本源的、原发的心灵求知欲和探索欲,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真正快乐和成功的动力来源和终极目标。

赞同!!!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15:49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10-30 14:32
这样总结有点过激了,呵呵。。。。

楼主显然并没有把高分学生与这些能力对立起来的,高分学生原本也应 ...

高分学生原本也应该是具备这些能力的,但在过分追求分数的情况下,长期的磨炼,会使一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削弱。。。。大赞!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0 16:02
有二说二 发表于 2012-10-30 14:33
中国式的好学生是听话,听家长话,听老师话;学习成绩好,考试排前列,GPA高......其实,这样的好学生的标准正是 ...

非常赞同!
好学生的标准问题,实质上就是不同的教育理念问题,虽然观念可以不同,但是总有一个最符合教育本质的理念。“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就看如何理解。如果把知识只看做神圣的、不可怀疑和否定的,那么,这种知识非但不是力量,而且只能是力量的反作用力。成绩,作为知识的外化检测指标之一,本身更是担当不起“力量”的使命。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2-10-30 18:35
本帖最后由 少年网事 于 2012-10-30 18:41 编辑

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
你还真不能这么说,美国一流大学他还真看你的:GPA、G、T成绩,他和你认都不认识他怎么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所以只有看GPA、G、T这些指标了,讨论归讨论孩子的GPA、G、T成绩还是要关注的,别上当.在科大前三年认真学的孩子毕业后干什么绝对都能胜任.

作者: 雷曼    时间: 2012-10-30 19:59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2-10-30 18:35
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
你 ...

“在科大前三年认真学的孩子毕业后干什么绝对都能胜任”.
赞成!
想当初,科大牛人庄小威创造了主课三门满分的奇迹,她是家长眼里的好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好榜样。如今的庄小威呢,成了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成为科大人和中国人的骄傲!
作者: 朦朦胧胧    时间: 2012-10-30 23:06
有点拉锯的感觉。
作者: 朦朦胧胧    时间: 2012-10-30 23:16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靠读死书而得到的分数越高越好。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08:17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2-10-30 18:35
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
你 ...

事实上,美国大学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并不完全看你的GPA、G、T成绩,还会看你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
众多的经历过美国大学研究生申请过程的中国学生,对这句话是充分认可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不是虚的,也不是考查不出来的,象自己的科研经历(最好有通过SCI能检索到的论文发表)、面试、套磁、PS等,老美就是要通过这些东西,去判定和评价在GPA、G、T中难以发现的探索的天性和科研潜质,从而在最终录取的过程中,加上重重的一码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09:24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1 09:41 编辑
雷曼 发表于 2012-10-30 19:59
“在科大前三年认真学的孩子毕业后干什么绝对都能胜任”.
赞成!
想当初,科大牛人庄小威创造 ...


在科大前三年认真学的孩子毕业后干什么绝对都能胜任”.
这句话也是个全称判断,也就是无一例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要分清怎样才是认真学,认真学在方式、过程和目的上,都有所不同,不能总而论之。认真学的孩子中,有的孩子(相当数量),继续沿用着高中的学习模式,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在知识点上拾遗补缺,在做题上精益求精,说实话,这种孩子的却令人钦佩,但更多的应是可怜,因为除了钦佩这种学习精神之外,似乎也找不出、能够预见将来发展的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孩子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家长、学校、社会看来,是完全意义上的好学生,同时也被视为孩子毕业后干什么绝对都能胜任的样板学生。我说得重一点(只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有这样一种,对认真学的好学生的社会潜意识的普遍标准和共识,才真正的异化并大大损害了中国学生和中国教育。
想当初,科大牛人庄小威创造了主课三门满分的奇迹,她是家长眼里的好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好榜样。如今的庄小威呢,成了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成为科大人和中国人的骄傲!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庄小威在国内的名气,与其说是来自于他的成就,不如说更是来自于她取得这些成就的方式,也就是说,庄小威成功的方式,恰恰是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往更深处说,庄小威的成功,是对中国正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理证明和有效验证。
在庄小威成就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因素,是在科大期间GPA4.3以及四大力学100分带来的,按照当时的校长朱清时的说法“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如此说来,庄小威的创造力肯定是磨灭了,但是为何就出现了这一特例。虽然是特例,但可以证明一点:原生态学习和高分在某些特殊资质的学生中,是完全可以兼容的(这是我一贯的观点),但是,我始终坚持,这是特例,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朱清时说的才具有普遍性),因为,很难有更多的人,复制庄小威成长的全过程。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1 10:1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1 09:24
在科大前三年认真学的孩子毕业后干什么绝对都能胜任”.
这句话也是个全称判断,也就是无一例外,是绝对 ...

引用朱清时的话还不如引用你自己的话更可信,他的那个原生态说穿了就是指的休闲学习状态.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1 10:17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2-10-30 14:32
这样总结有点过激了,呵呵。。。。

楼主显然并没有把高分学生与这些能力对立起来的,高分学生原本也应 ...

呵呵...大宋说我总结的有点过激了,楼主的观点恰好是把普遍性当特例把特例当普遍性了.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31 10:31
从科大新闻网转一段关于庄小威的经典描述:

庄小威说,自己很小就对物理感兴趣,这一份兴趣来自于父亲的启发和鼓励。由于这份鼓励,虽然中学时被老师说成物理概念不清,她还是凭借着浓厚的兴趣坚持了下来。她说,自己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科学家,“对于科学家来说,专心是很有帮助的,不要受太多外界的干扰,才能把学问做好。”

由于专心和兴趣,在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后,庄小威果断地选择了物理专业。上大学后她发现,物理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很严谨,是非常美的事物。于是整个大学阶段,庄小威在物理上花了很多功夫,对任何物理定律都想搞清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也成就了如今在科大校园里还一直流传的传奇,她取得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四大力学的满分。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31 10:35
再转一段:

庄小威建议国内教育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没有一个问题是笨问题,一百个问题中总会有一个是聪明的问题,这个聪明的问题也许就是一个很大的科学发现。其次,鼓励学生尽早进实验室作科研,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让学生多接触科学前沿,大胆地思考和解决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2-06/03/c_123228294_2.htm
作者: 大宋水师    时间: 2012-10-31 10:43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0:17
呵呵...大宋说我总结的有点过激了,楼主的观点恰好是把普遍性当特例把特例当普遍性了.

我们说好学生成绩不一定拔尖,并不是说好学生的成绩就一定不能拔尖,更不是说成绩不拔尖的就一定是好学生,哈哈。。。。。
作者: wmj2010    时间: 2012-10-31 11:1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9 12:34
如此说来,科大就没有设立郭奖B类的必要了,反正都是一类人。

郭奖B类只不过是专业课gpa高,还不是分数挂帅。其实郭奖B类的人整体gpa也在前列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1:26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0:10
引用朱清时的话还不如引用你自己的话更可信,他的那个原生态说穿了就是指的休闲学习状态.

多次引用朱清时的话,原因有二:一是它的权威性和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性;二是他在科大的十年,是科大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他的贡献,使科大的繁荣,长久不衰。另外,他还通过南科大的筹建,实际担当起引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任,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作者: wmj2010    时间: 2012-10-31 11:26
有二说二 发表于 2012-10-29 16:46
对于"学得好",本人认为:
      一、不追求学科考试成绩得高分,不把精力放在频繁的做题训练上,只追求搞清 ...

也许只有天才兼备。
作者: wmj2010    时间: 2012-10-31 11:43
朦朦胧胧 发表于 2012-10-30 23:16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靠读死书而得到的分数越高越好。

真是真理的真理!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1 11:52
朦朦胧胧 发表于 2012-10-30 23:16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靠读死书而得到的分数越高越好。

对于理科,从高中阶段开始,读死书能得高分的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考前知道考题把答案背下来.因为从高中开始题型就千变万化了.如不能理解透彻是无法以不变应万变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2:02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0:10
引用朱清时的话还不如引用你自己的话更可信,他的那个原生态说穿了就是指的休闲学习状态.

原生态学习和休闲学习状态,完全不是一回事情。前者指的是科学探索的自然状态,后者指的是仅凭兴趣和爱好的间或学习状态。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2:16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0:17
呵呵...大宋说我总结的有点过激了,楼主的观点恰好是把普遍性当特例把特例当普遍性了.

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本质,特殊性—偶然性—间或性—表象。
我的观点,逻辑思维的轨迹是:原生态的学习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所以,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规律性运动的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终结,而这一必然性,一定具有普世价值的普遍性。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2:22
wmj2010 发表于 2012-10-31 11:43
真是真理的真理!

分数是知识的外化,外化的东西,就是异于自身的东西,是不可控的东西,所以说,追求高分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在追求过程中,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异化现象。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2:33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1:52
对于理科,从高中阶段开始,读死书能得高分的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考前知道考题把答案背下来.因为从高中开 ...

高中阶段,别说平时考试,就连高考,甚至数学、物理竞赛,也处处充斥着,对原理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但是,在经过了长期的、大量的、高强度的训练后(刷题),也能达到会应用的程度,可以考到很高的分数。至于分数背后,是真懂,还是只会应用,就考察不出来了,因为这已经超出分数所能触及到的范围,不然,何来“高分低能”之说。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1 12:5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1 12:16
普遍性—必然性—规律性—本质,特殊性—偶然性—间或性—表象。
我的观点,逻辑思维的轨迹是:原生态的 ...

有没有想过你的的观点的基本点就是一个伪命题?用台湾骗子南怀瑾的信徒的语言来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会不会越证越歪?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3:06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2:52
有没有想过你的的观点的基本点就是一个伪命题?用台湾骗子南怀瑾的信徒的语言来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会不会越 ...

我们都是“科学家”,讨论的目的也只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充实、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不存在任何的人身攻击,也不应有任何的人身攻击,这不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有理说理,无理,切记不可无端指责。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3:09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2:52
有没有想过你的的观点的基本点就是一个伪命题?用台湾骗子南怀瑾的信徒的语言来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会不会越 ...

如果你能证明我的观点是个伪命题,我肯定对你会大加赞赏!
我等着,你在哪?
作者: 有二说二    时间: 2012-10-31 13:15
有二说二 发表于 2012-10-29 16:46
对于"学得好",本人认为:
      一、不追求学科考试成绩得高分,不把精力放在频繁的做题训练上,只追求搞清 ...
也许只有天才兼备。

呵呵......这不是天才,而是看得清读书学习的本质、又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个性又比较洒脱的聪明人。
作者: 朦朦胧胧    时间: 2012-10-31 14:37
一个简单的常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有这么复杂吗,科学家们。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0-31 15:52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31 16:07 编辑
朦朦胧胧 发表于 2012-10-31 14:37
一个简单的常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有这么复杂吗,科学家们。


的确,这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却因为这个问题具有颠覆性,也就是完全不同于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理念,因而,顿时显得异常复杂并艰巨起来。
作者: wmj2010    时间: 2012-10-31 16:05
如果有可能,在以上楼主中选位当中国的教育部长,来主导中国的教育,这样的话以后不会再有钱学森之问了。
作者: 朦朦胧胧    时间: 2012-10-31 16:18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1 15:52
的确,这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却因为这个问题具有颠覆性,也就是完全不同 ...

完全理解。其实科学家们是有共识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作者: 一马当先    时间: 2012-10-31 16:37
wmj2010 发表于 2012-10-31 16:05
如果有可能,在以上楼主中选位当中国的教育部长,来主导中国的教育,这样的话以后不会再有钱学森之问了。

比现任部长好的概率要大的多。比近几任差的概率几乎没有。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1 17:1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1 13:06
我们都是“科学家”,讨论的目的也只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充实、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不存在任何的人身 ...

晕了,实在没有人身攻击,你理解错了,就是因为不想指名说某人,所以造成了你的误解,实在道歉.

我说的那个台湾骗子的信徒绝不是指你的,但我又不想指名到姓.毕竟也当过科大校长,这样引起误会就不得不指出说的是朱清时.
作者: pan    时间: 2012-10-31 17:28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12-10-31 17:36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31 13:06
我们都是“科学家”,讨论的目的也只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充实、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不存在任何的人身 ...


   实质在前面有个贴子中已提到用佛学来指导科学研究,说的也是朱清时,大概你没有注意到.

   算了以后不再参与你们的讨论了,因为现实无论中外都是如此,我们在这讨论也没有太大意义,小孩也快毕业了,只是不想让"不要命的上科大"这句话在科大被动摇就多说了几句,本意也是为科大学生及家长们好.前面47楼"少年网事"在贴子中说得已经够直接了,只是我比他更哆嗦一点而已.
作者: 三吉    时间: 2012-10-31 18:09
不好意思,看了你的文章,整篇包括你的回帖,就看见了“本真”两字
作者: 雷曼    时间: 2012-10-31 22:15
朦朦胧胧 发表于 2012-10-30 23:06
有点拉锯的感觉。

感觉朦朦胧胧了?
作者: 雷曼    时间: 2012-10-31 22:19
朦朦胧胧 发表于 2012-10-30 23:06
有点拉锯的感觉。

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开放的论坛,自由的思想,平等交流,畅所欲言……是论坛健康成长所必须的。
作者: 雷曼    时间: 2012-10-31 22:20
朦朦胧胧 发表于 2012-10-30 23:16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靠读死书而得到的分数越高越好。

似乎有点清晰,不再朦胧了
作者: 朦朦胧胧    时间: 2012-10-31 22:40
雷曼 发表于 2012-10-31 22:20
似乎有点清晰,不再朦胧了

唉,有人给我整了付眼镜,{:3_57:}
作者: 大瀑布    时间: 2012-10-31 22:52
      不太同意楼主某些观点。也认为朱清时校长的说法好象有点片面。----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首先,农民都知道,施10遍化肥的土地会把任何作物都烧死,不仅不能高产,连苗也长不出。
    其次,要想得100分未必一定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要下好几倍的努力得100分的人能力一定不强。这是反应一个人的“局限”与“极限”问题。有天赋有能力的人,轻松就能得100分,而有些人要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限才能得100分,有些人就是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限也不能得100分,甚至无法得80分。
    再次,追求高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它能引领学生认真思考,反复探究,严密思维。。。机械化的练题能提高分数,但一定无法得100分。。。
    分数高一定有一些能力,用“高分低能”说法来反对大家考高分,十分可笑。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07:54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7:15
晕了,实在没有人身攻击,你理解错了,就是因为不想指名说某人,所以造成了你的误解,实在道歉.

我说的那个 ...

感谢平静而理智的解释。你的回帖,我第一眼就知道,是在攻击朱清时,的确有点气愤,你可以不同意朱清时的观点,但是,却不可用这样的语言诋毁他,因为毕竟他曾任过科大十年的校长,毕竟他的教育改革对中国的教育大有裨益......另外,南怀瑾先生刚刚去世,我虽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是,骗子的称号,的确有辱刚刚过世的这位老者,故而......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08:02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1-1 10:43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7:28
实质在前面有个贴子中已提到用佛学来指导科学研究,说的也是朱清时,大概你没有注意到.

   算了以后 ...


还是非常欢迎你参与讨论的,不过,建议向少年往事、雷曼两位资深科学家以及新科学家大瀑布借鉴一下,因为,他们能够客观、理智、积极向上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很是令人称赞。正如雷曼所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开放的论坛,自由的思想,平等交流,畅所欲言……是论坛健康成长所必须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08:17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1-1 08:19 编辑
三吉 发表于 2012-10-31 18:09
不好意思,看了你的文章,整篇包括你的回帖,就看见了“本真”两字


三吉兄太敏锐了,“本真”二字,就是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实质。这一讨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去除人们习以为常的、熟视无睹的,遮蔽在教育本质之上的这些“非本真”的东西,还“本真”以原来的面目——这就是,改变以分数为中心评价体系和理念的中国教育体制,还原教育的本真状态——内在的、本源的、原发的心灵求知欲和探索欲,因为,这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真正快乐和成功的动力来源和终极目标。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11-1 09:55
本帖最后由 大裤子 于 2012-11-1 10:27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31 17:28
实质在前面有个贴子中已提到用佛学来指导科学研究,说的也是朱清时,大概你没有注意到.

   算了以后 ...


pan是一位很有见解的科学家,令人尊敬!
我以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要靠他自己,拼爹娘是走不远的
家长有所牵挂,来论坛有一说一。。。乃至有一说二地交流,本质上就是老主任所说的磨牙,充其量也就是自以为是、自得其乐地打边鼓,不必过于较真
何况,真正的净友可以“体无完肤”地相互质疑而不伤情谊。。。请别介意其他,未知妥否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0:15
大瀑布 发表于 2012-10-31 22:52
不太同意楼主某些观点。也认为朱清时校长的说法好象有点片面。----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 ...

不太同意楼主某些观点。也认为朱清时校长的说法好象有点片面。----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首先,农民都知道,施10遍化肥的土地会把任何作物都烧死,不仅不能高产,连苗也长不出。
      施了十遍肥,只是朱先生的一个比喻,意指为取得高分(高产),反复地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复习和练习(施10遍肥),结果导致思维的空间,被这些大量的、为熟练度和准确率而进行的训练占据着,从而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活力(连苗也长不出)。
    其次,要想得100分未必一定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要下好几倍的努力得100分的人能力一定不强。这是反应一个人的“局限”与“极限”问题。有天赋有能力的人,轻松就能得100分,而有些人要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限才能得100分,有些人就是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限也不能得100分,甚至无法得80分。
       您说的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是成立的,我非常赞同!但我们说的是科大,科大考试的深度和难度,在全国高校中是有口皆碑的,要想得到100分,除非是天才,一般而言,是必须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的,所以就不存在有天赋有能力的人,轻松就能得100分这种情况,当然,这里面确实也有个天赋和能力差别问题,在同等努力的程度下,天赋和能力高的,也的确会考的高一些,这是事实,但是,一般情况下,即使天赋高的学生,在科大要想考到100分,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再次,追求高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它能引领学生认真思考,反复探究,严密思维。。。机械化的练题能提高分数,但一定无法得100分。。。
“追求高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它能引领学生认真思考,反复探究,严密思维。。。”这句话我部分的同意,追求高分,作为孩子的学习动力,的却在客观上能够起到某种认真思考,反复探究,严密思维的作用,但这种引领作用是有限的、暂时的、易变的、外在的,难以避免的会引导孩子,根据考试的重点难点内容、常规方式、常规题型等,进行有针对性甚至针对性极强的日常学习和考前复习,甚至强化练习,长此以往,被教育者甚至教育者本身“学与教”的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就被异化了,知识成了分数的奴婢,能力成立考试的姘头,分数像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2-11-1 10:32
打酱油来瞧瞧这“系统工程”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0:41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1-1 12:26 编辑
大瀑布 发表于 2012-10-31 22:52
不太同意楼主某些观点。也认为朱清时校长的说法好象有点片面。----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 ...


机械化的练题能提高分数,但一定无法得100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都是百炼成真的道理。应该说,靠机械化的练题,能否得到100分,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只要练到相当的程度,100分是可以得到的,在科大也是如此。因为,题和题型就这么多,万变不离其宗,当机械化练题到达相当程度时,原理和概念,不一定真会、真懂,但却可以会做题,而且是精准、快速的做题。
分数高一定有一些能力,用“高分低能”说法来反对大家考高分,十分可笑
我从来不反对,分数高有一定能力,也从来不反对大家考高分,我反对的是:不可一味的为了追求高分,去做机械化的、大量的训练(适当的做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方式得到的高分,非但不宜提倡,而且非常有害。应在原生态学习的原则下,追求成绩的自然生成(适当的做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应该大力提倡——自然生成的高分。
应该大力提倡——原生态学习的精力付出和努力艰辛。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0:52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1-1 11:38 编辑
大裤子 发表于 2012-11-1 09:55
pan是一位很有见解的科学家,令人尊敬!
我以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要靠他自己,拼爹娘是走不远 ...


真正的净友可以“体无完肤”地相互质疑而不伤情谊。赞同!
同意裤兄和主任的说法,论坛是个“磨牙”的地方,也不可能赋予论坛太多的使命和责任,论坛不是辩场,更不是法庭。说说自己的看法,交流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取暖,自娱自乐罢了,这才是论坛的终极目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2:37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是家长的命根,你把人家的命根,都给刨了,人家能没有反应吗?太正常了。“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我们说的不是与谁相居,而是可怕的“温室效应”。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4:18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1-1 16:04 编辑

说句实话,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结果,很是令人不悦的,正像一开始预想的那样,支持者鲜有,是很正常的事情,否则就不正常了,但是,头脑中总是有这样的期待,我们的科学家们,会好些,甚至会好很多,当然,有些科学家的看法,也很有道理,但是对这种教育异化现象,还是有不少的科学家,非但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种常规的学习模式、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以分数为目标的动力来源,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否认甚至无可辩驳的。不得不说:正像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被金钱物化一样,我们也正在被分数外化!
好在有坛主等科学家的鼎力支持,在由衷的感谢之余,吾心已足!

作者: 三吉    时间: 2012-11-1 15:49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1 08:17
三吉兄太敏锐了,“本真”二字,就是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实质。这一讨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去除人们习以 ...

老兄,这是佛教用语,让你一直到这来了,不过我认为还是最贴切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11-1 16:0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1-1 14:18
说句实话,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结果,令人非常失望的,正像一开始预想的那样,支持者鲜有,是很正常的事情,否 ...

晚秋兄辛苦!
不必多虑哦!其实大家在读你的过程中学习思考了N多
读者要么来不及深刻,要么没空儿深刻,要么反向深刻。。。一切都很正常。
这样大的题目,不亚于传说中的钱学森之问,公说婆说,过程悠长,且辩且明,结果“万紫千红”,但春天还很遥远,呵呵
作者: 神仙鱼    时间: 2012-11-1 16:10
一直在看,好严肃而且深刻的话题,实在插不上嘴。
冒个泡,顶一下,也算作是支持吧。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2-11-1 16:11
三吉 发表于 2012-11-1 15:49
老兄,这是佛教用语,让你一直到这来了,不过我认为还是最贴切

吉兄吉言
其实目前“本真”一词早已佛祖下凡,走向社会并渗透到理工科学术术语中了,诸如:本真函数,本真方法,本真值。。。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6:12
三吉 发表于 2012-11-1 15:49
老兄,这是佛教用语,让你一直到这来了,不过我认为还是最贴切

请三吉兄赐教详解!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6:18
大裤子 发表于 2012-11-1 16:05
晚秋兄辛苦!
不必多虑哦!其实大家在读你的过程中学习思考了N多
读者要么来不及深刻,要么没 ...

多谢裤兄挂念,其实说到底,如果把现实来一个横断面,所谓真理,也都是相对的,谁也别觉得真理只有一个,而且还掌握在自己手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如果觉得适合自己,并且从中能够得到满足,谁还能说什么?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2-11-1 16:24
神仙鱼 发表于 2012-11-1 16:10
一直在看,好严肃而且深刻的话题,实在插不上嘴。
冒个泡,顶一下,也算作是支持吧。

谢小鱼儿冒泡,沉静的话题,顿时活跃起来。。。。。。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ww.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