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科大offer雨的深层次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3-27 15:03
标题: 科大offer雨的深层次思考
        时下正是科大offer下大雨的时候,每每看到科大的offer雨,既为科大学子的成就而倍感高兴和自豪,也为中华民族未来精英的大量外流而深感悲哀和担忧。
        本人并非固步自封,不主张出国留学;反而极力主张有能力的人才去国外好大学留学,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的规律。但目前的现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固有理念不能不令人担忧。
         忧我中华大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经历十数年的基础教育(其中包括9年义务教育),眼看快到收获的季节,民族未来的精英就这样被美国轻而易举地招揽走了。这虽是个人的幸事,但无疑却是整个中华民族莫大的悲哀。
        唯愿我新一届的领导核心,能够深谋远虑,着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科研待遇,留住精英人才,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 立地成佛    时间: 2013-3-27 15:58
此言极是!米国再好,偶们还是中国人,我就告诉儿子:出国可以,学成必须回国!
作者: 鸟的天堂    时间: 2013-3-27 15:58
这就是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院士领命创办南方科大的原因。易中天说朱清时是死士!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3-3-27 16:39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
作者: xahxah2004    时间: 2013-3-27 17:09
不好意思。我家的好像暂时不想回来。以后我们做工作让他回来。
作者: 朝阳    时间: 2013-3-27 19:41
国家教育体制问题..........

作者: 10物理红梅    时间: 2013-3-27 20:16
无语,让孩子自己选择!

作者: 一生何求    时间: 2013-3-27 20:35
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作者: 心灵的贵族    时间: 2013-3-27 20:53
得到应有的尊重,相信孩子们会选择回国,报效国家!没有对人才的重用,有成之后,回来又能怎样?
作者: 梅子453962883    时间: 2013-3-27 20:56
这问题目前不在我家的思考之列,先学好再说,能不能够出国要看以后的情况了。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3-3-27 21:02
中国梦-----好大好大的梦呢!
作者: 宇洋    时间: 2013-3-27 21:44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3-3-27 15:58
此言极是!米国再好,偶们还是中国人,我就告诉儿子:出国可以,学成必须回国!

心里想着祖国(中国)就可以了,毕竟现在中国有些政策让人.......不管怎么说不能忘了自已是中国人。
作者: 海南之海    时间: 2013-3-28 00:24
无论身在何处,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但中国的现实,又不能让物有所用,人有所长,只好身在他乡,心系祖国.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08:03
楼主说的这个问题,正如主任说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出国留学,是否就意味着人才外流?是否就意味着爱国之心的减弱甚至泯灭?不出国以及海归,是否就意味着爱国?
作者: ustc800206    时间: 2013-3-28 08:16
体制环境,B得人,不得不走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08:19
请科学家们避开敏感问题,只谈业务问题,只谈自己的感受。谢谢!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3-28 08:3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8:03
楼主说的这个问题,正如主任说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出国留学,是否就意味着人才外流?是否就意味着 ...

      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牵扯面广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国家应该立即研究逐步解决。
    出国留学造成人才外流这是不争的事实,君不见美国好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华尔街有不少中国精英的身影。联想到建国初期钱学森、郭永怀等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甘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舒适的日常生活回国效力,才使原子弹、氢弹爆响,卫星上天,国家科技事业日新月异。看今天,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研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英阶层争相出国,学成后滞留国外。这一切都是为何?难道不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吗?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08:38
现实如此,历史如此,想千把年前中华盛世,还吸引了无数东洋鬼子来接受开化启蒙教育,还有西洋马可菠萝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来我东方大国取经。。。。现如今,爱去就去,能回就回,去者自有理由,回者心自高洁,留下的也不是笨蛋。。。钱学森。。。。潘建伟。。。这样的人,永远是少数,也不需要多。。。随着东方的机会不断推陈出新。。西方的太阳从高处缓缓落下。。。当然,这个过程有点长哈。。。。到此为止。。。。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08:50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8:32
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牵扯面广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国家应该立即研究逐步解决。
    出国留学造成 ...

数十年来,回来的也不少的,占10几个点吧。。。君不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活跃着许许多多归国人才吗?有这些就可以啦,,,其他的回来得多了,还抢去不少国内高薪职位呢。。。。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种出国的,,不算数,最好一个都不要回来,,,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08:55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8:32
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牵扯面广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国家应该立即研究逐步解决。
    出国留学造成 ...

政策的引领依赖于发展的根基和进展。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08:56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8:38
现实如此,历史如此,想千把年前中华盛世,还吸引了无数东洋鬼子来接受开化启蒙教育,还有西洋马可菠萝不远 ...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3-28 09:02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8:50
数十年来,回来的也不少的,占10几个点吧。。。君不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活跃着许许多 ...

但还是有大部分滞留国外,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
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不叫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3-28 09:1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8:55
政策的引领依赖于发展的根基和进展。

应该讲政策引领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引领中国经济走上发展大道就是例证。
作者: pdy    时间: 2013-3-28 09:24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3-3-28 09:29 编辑

大学毕业出国的已经是人才精英了吗,呵呵,这是指到出国时的这个时点.值得商榷.
当然,以后他们中以后会有人才出现,这毫无疑问.
那么这些以后成了人才精英的是由谁培养了呢?(除去他们自身的努力)
钱学森在科技方面是谁培养的?
充其量算中西合作培养,但哪个重哪个轻,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哪个关键哪个通常一般?
如果承认主要是国外培养的,那么就不存在流失问题,自然也就是说得过去的事.像钱学森,中国是绝对划算.呵呵.国外自然是不划算.
科学需要"杂交","杂交"的途径多样,潘建伟也是如此.
"杂交"时需要出国,这本身没有什么可惜.
至于以后会不会回国服务,这笔账会否"划算",这很难说,呵呵
50年代,钱学森那一代人一些人才精英回国,那时国家很穷....耐人寻味...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09:25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02
但还是有大部分滞留国外,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
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不叫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

留一些在国外,也不是没有坏处,他们会把东方人的影响力传播出去,促进东西方文化思想交流,世界性的思想知识大融合,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趋势。。。。

另说几个钱时代人的小事:钱就不多说了,只说钱离世时,全香港所有媒体,包括那一堆几十年来逢中必反的。。。都在为钱唱颂歌,没有一句不是好话,敬佩的话。。这种现象在香港从来没有过。。。说杨和李,在科大还有杨的铜像,就是回来82娶28那个。。。李是指李政道,李、杨合拿的诺奖。。。李前些年公开发文指杨学术道德不佳等等。。。李在改革开放初首次回国,见到邓总书记,直接向其建议开设少年班,这才有了中科大少年班。。。。少年班就是这样来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09:26
以史为鉴。鸦片战争时期,国门的洞开,是被迫的,是用列强的炮火打开的。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也就是说,正视外国列强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以自我为中心的泱泱大国。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从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鲁迅的“拿来主义”,直至毛主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最大的收益之一就是我们享受到了“开放”的红利,其中当然包括了出国留学人员,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做出的贡献。
绝不能因噎废食,决不能因为人才的外流而改变留学生政策,因为从过去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上看,鼓励出国留学,有利于国家利益。当然,的确应该创设更加好的政策和条件,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正所谓“没有梧桐树,拿来金凤凰”。仅仅依靠爱国主义的说教,是无法吸引人才的。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09:41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12
应该讲政策引领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引领中国经济走上发展大道就是例证。

政策引领发展,没错。但是政策的制定,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而是必须遵循和依据客观的现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之所以能够引领发展,就是在以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主要是“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劳动积极性,再不改革,中国的经济就会持续走低。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3-28 09:46
本帖最后由 梦吴越 于 2013-3-28 10:12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9:26
以史为鉴。鸦片战争时期,国门的洞开,是被迫的,是用列强的炮火打开的。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也就是说, ...


当然,的确应该创设更加好的政策和条件,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正所谓“没有梧桐树,拿来金凤凰”。仅仅依靠爱国主义的说教,是无法吸引人才的。

深有同感,国家应该在吸引高技术人才回国方面出台更加优越的条件,毕竟高科技是工业发展的灵魂,而高科技又为少部分精英人才所掌握。吸引这部分人才回国效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更有后劲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才有可能逐步改善。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10:44
本帖最后由 红三兵 于 2013-3-28 10:46 编辑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9:26
以史为鉴。鸦片战争时期,国门的洞开,是被迫的,是用列强的炮火打开的。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也就是说, ...


钱时代在建国热情感召下回国的其实也只是当年国民党派出去的学生中的极少数而已啦。。。不回来的,许多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回来的,都是火种,立业更兼传道,没有第一代归国大家,就没有中科大,从这角度来说,科大的学生、家长,不管将来自己的路怎么走,都要永远感谢第一代红色海归。。。这一点不会有问题吧?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10:47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09:02
但还是有大部分滞留国外,尤其是高精尖的人才。
当然,“官二代”、“富二代”那不叫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

有些情况,不得不承认,不滞留国外,就成不了高精尖的人才。。。。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3-28 11:02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10:47
有些情况,不得不承认,不滞留国外,就成不了高精尖的人才。。。。

因而国家在体制、政策上应该做出调整,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吸引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回国效力。
作者: 重庆-飞翔    时间: 2013-3-28 11:16
孩子已决定到美国了,我们家长心里感觉空荡荡的,自己辛苦带大的孩子马上就要飞走了,啥时能回国还真说不定。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11:16
本帖最后由 红三兵 于 2013-3-28 11:21 编辑
梦吴越 发表于 2013-3-28 11:02
因而国家在体制、政策上应该做出调整,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吸引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回国效力。


俺的观点是,支持出去,鼓励回来。回与不回,决定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可能就不回了,把科学事业放在首位,可能回,也可能不回,把有些人认为的空洞爱国主义放在首位,基本都会回,爱国主义怎么不能说?西方人也天天在说,俺们就不能说?只能说自己国家这不好,那不好?国家好得不了,要你回来做什么?回来吃现成的?西方有现成的,这么容易吃得着?人家奋斗数百年,请你去留学,给你免学费,了不起给你份工作。。。。有问题,才有机遇,才有建立事业,实现自我的机会。通观国内近些年新兴事业的快速发展,比如IT,都没少了学成回国人员的贡献。。。在深圳,在许多地方,早就创建有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基地,,政府出钱,出房子,出政策,。。。有好些回来时除了技术,什么也没有的创业者,已经成为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领导者。。。为社会作出贡献,个人的回报也巨大。。。反过来,这样的成功,在美国基本没有,留在西方的,基本是一些所谓高科技打工人才。。。不信可以留意一下相关信息。。。
作者: 明月照天心    时间: 2013-3-28 11:47
我可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逮住每个机会告诫儿子要学成归来(不知是否有效)。虽然他还是13物院准新生。
作者: pdy    时间: 2013-3-28 12:13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11:16
俺的观点是,支持出去,鼓励回来。回与不回,决定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可能就不 ...

在出国潮下,不能忽视"土鳖"们的业绩,"土鳖"创业成气候也是有的哦
这实际上一个机遇问题,要讲机遇,国内绝对比国外大,大得不是一点点哦
作者: lao90286    时间: 2013-3-28 12:20
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完全融合起来,不太现实,是理想主义的民粹主义的爱国主义。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12:31
pdy 发表于 2013-3-28 12:13
在出国潮下,不能忽视"土鳖"们的业绩,"土鳖"创业成气候也是有的哦
这实际上一个机遇问题,要讲机遇,国 ...

支持,基本是这么回事。。。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12:43
lao90286 发表于 2013-3-28 12:20
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完全融合起来,不太现实,是理想主义的民粹主义的爱国主义。

非常赞同主任的观点。
爱国主义不是空的,不是理性主义,不是民粹主义,也不是要现实的、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完全融合起来。真正的爱国主义,绝不是以压抑个人的发展为前提的,相反,以国家民族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是以充分的个人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即使这两种发展不会完全融合。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13-3-28 12:44
好热闹……复杂的问题……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28 12:48
明月照天心 发表于 2013-3-28 11:47
我可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逮住每个机会告诫儿子要学成归来(不知是否有效)。虽然他还是13物院准新生。

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只是你有,俺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美国大片,哈里森福特主演,译名是:爱国者游戏。这类大片,充斥的都是美式英雄主义:爱国爱家,爱党不提,来来去去两个党,不是共和就是民主,爱哪个都可以,不爱也没关系。爱国爱家,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小家利益,可以牺牲生命,见义勇为,智勇双全,神勇天下无敌。。。。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13:02
1: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 )
2: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列宁
3: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勃特兰·罗素  
4: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乔治·简·纳森
5: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乔治·肖伯纳  
6: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  爱国主义手抄报(2)
7: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阿瑟·叔本华
8: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亨利·大卫·梭罗
9:民族主义是我们的乱伦模式,是我们的偶像崇拜,是我们的疯狂。“爱国主义”是它的迷信崇拜。不必说,我所谓的 “爱国主义”态度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人道之上,置于正义与真理的原则之上。——埃里克·弗罗姆
10: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  
11: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排斥对于其他人的爱国主义的理解。——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12: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托马斯.杰弗逊
13:有这么一群人,在日本叫法西斯,在德国叫纳粹,在中国叫爱国者! ——王朔说
14: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go-vern-ment侵犯。——托马斯·潘恩
15:对祖国来说,没有比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涅克拉索夫
16: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
17:人权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面子。……一个政权如果关起门来都不能维护自己本国普通公民的权利,它有什么资格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这个国家的权利,它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张思之
18: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爱国主义手抄报(3)
—陈独秀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8 13:12
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1980年以后,大部份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作者: 星语    时间: 2013-3-28 14:39
这个问题涉及太多方面。首先国内与欧美在科研环境方面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同样的课题同样的研究,在欧美就能出成果,在国内就很难。为什么华人科学家在美国的研究就可以获得诺贝尔,而中国就出不来一个?其次,在国内想单纯的做科研恐怕是不可能,要一部分精力用于人际关系等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方面。这肯定会对科研造成影响。
作者: 拥抱    时间: 2013-3-28 18:4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者: 相望    时间: 2013-3-28 21:56
讨论很激烈!这是一个仁智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出或回或留,前提是有能力有资本,才有选择的权利。。
作者: 少年网事    时间: 2013-3-28 22:17
我们说这些都没用,孩子们都是成人了,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相信自己的孩子。
作者: 雾是晴天    时间: 2013-3-29 08:47
换个思维考虑,科大学生出国基本上都是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提高,即便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只要学成归国,一般来讲就比在国内读研起点高、见识广,米国不就成了我们免费的培训机构?
作者: 凤栖梧桐    时间: 2013-3-29 08:47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3-3-28 22:17
我们说这些都没用,孩子们都是成人了,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相信自己的孩子。

出国留学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在中国科技并非一流的情况之下,中国优秀的学子负笈远行,承担起未来与一流强国pk的历史使命。此乃爱国之举

在中国已是一流强国情况之时,优秀学子的海外留学,将会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桥梁。此举还是爱国。

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才能永葆活力;一个自信的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另外,科大早期出国留学的学子已有不少学有所成,回馈祖国。举例,信息学院院长李卫平(千人计划引进,放弃美国的教授职位,全职回国;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在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时,将其总部放在中国,很显然此举对中国有利。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楼主的担心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民族自卑主义情结。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9 08:55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3-3-29 09:01 编辑

之所以我们的观点不同,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角度,基本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也就是说,随着这些外在因素(环境、待遇、人际关系等)的变化,似乎结论也理应随之变化。因而,这种完全依赖于外在条件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这就需要扬弃这些外在因素,使之沉落在思辨的内在理念之中。
这些内在的理念包含: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的活力源泉;文化无国界、思想无国界、科技无国界、人才无国界、爱国无国界;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发展,是国家利益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
作者: 雪松    时间: 2013-3-29 09:08
没看到贪官,精英、财主们都在往外跑?在国内喝毒水、吃毒饭有什么好?
作者: 凤栖梧桐    时间: 2013-3-29 09:19
雪松 发表于 2013-3-29 09:08
没看到贪官,精英、财主们都在往外跑?在国内喝毒水、吃毒饭有什么好?

人一生下来就要受到既得的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影响。没有一个人是出生在真空之中,我们的文化渗透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他就在那里。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思想对我们在关键时候都有一定的影响。所谓的贪官、精英、地主等外逃,不代表大多数。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而全盘否定沉默的大多数人们的家国奉献精神。
作者: 凤栖梧桐    时间: 2013-3-29 09:3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9 08:55
之所以我们的观点不同,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角度,基本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也就是说,随着这些外在因素(环 ...

所谓的无国界一说从来都是相对的。当强者要求弱者为自己利益服务时,要求思想无国界,主权无国界等。当弱者赶超强者时要求科技无国界;所谓人的最大限度自由和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精神财富高度丰富的前提之下。而非似是而非的空洞的命题。
作者: pdy    时间: 2013-3-29 11:25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3-3-29 12:02 编辑
雾是晴天 发表于 2013-3-29 08:47
换个思维考虑,科大学生出国基本上都是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提高,即便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只要学成归国, ...


哈哈,有意思,换个思维,说得好,
免费不免费且不论,培训却是千真万确的,中国哪一项现代科技从头里说不是从国外培训来的,因为我们当时没有嘛.就连我们现在天天使用的许多词汇也是如此.咱们还是”划算”的咯,谁叫咱落后呢.所以,出国也是正确的出路之一.
那么,咱们”免费”培训了,培训咱们的外国人对待此事会怎么想呢?不会是活雷锋吧?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3-29 12:06
所谓的无国界一说从来都是相对的。当强者要求弱者为自己利益服务时,要求思想无国界,主权无国界等。当弱者赶超强者时要求科技无国界;所谓人的最大限度自由和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精神财富高度丰富的前提之下。而非似是而非的空洞的命题。
内在的理念一旦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是抛却了事物的相对性(依赖事物外部的联系)以后而呈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因而“无界说”,也就抛却了事物外在的条件性、相对性。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总认为外在的以及外在的关系,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本质属性,而当这些外在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事物的这些属性,也就不复存在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西方哲学总的脉络却是:打碎或消弭这种主客观之间的界限,使主体成为客体,也使客体成为主体,而在这一相互向对方转化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凝聚主客体的、稳定的、内容丰富的、无条件的、本质的概念性实存,他不会随着外在的变化而丧失其本性。
在我们看来异常空洞的命题,在西方人看来才是最丰富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现实的事物是最抽象的,因为他们缺乏概念。抽象的东西却是最具体的、最现实的、最丰富的,因为他们拥有概念。
作者: lshboo    时间: 2013-3-29 2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风摆柳    时间: 2013-3-29 20:34
应该顺其自然,看孩子们的发展,不用杞人忧天。孩子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多,风筝线在我们手里,飞得再高线不会断的,落叶总是归根的。
作者: daibin    时间: 2013-3-29 23:2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9 08:55
之所以我们的观点不同,是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角度,基本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也就是说,随着这些外在因素(环 ...

说得好!人类是为自由而活。
作者: 咪咪    时间: 2013-3-30 07:23
希望以后有个好的环境,能让他们回来。
我们一些朋友的孩子,出去时还想回来,毕业后不回来了
作者: lzfsjz    时间: 2013-3-30 21:01
成长成才是第一要务
作者: 悠悠2011    时间: 2013-3-30 21:04
昨天看电视上一期节目,在说以色列人在美国的影响力,我就在想,啥时候华尔街也得听华人的声音,美国总统大选也和现在不敢得罪以色列人一样不敢得罪华人,中国就真的强大了。我相信,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心还是向着祖国,不管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做出成绩,都一样为国争光。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30 21:06
902896 发表于 2013-3-27 21:02
中国梦-----好大好大的梦呢!

领导,有一句名言:人类因梦想而伟大。。。。。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作者: 科学发展观    时间: 2013-3-31 12:32
扬长避短 有舍有得
作者: 902896    时间: 2013-3-31 18:00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30 21:06
领导,有一句名言:人类因梦想而伟大。。。。。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感谢威尔逊。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世界因梦想而精彩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3-3-31 20:32
902896 发表于 2013-3-31 18:00
感谢威尔逊。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世界因梦想而精彩

领导,多数情况下,俺只敢把这话当成梦话来理解哟。。。。
作者: cyw_ustc    时间: 2013-4-1 19:26
挺中国矿大同学说,他们年纪综合前十学校强制留校;名次排在后面的才能考研或保研到外校去。不过个人感觉还是尊重学生的意愿……
作者: 海边人    时间: 2013-4-2 13:49
留学不移民。
作者: pdy    时间: 2013-4-3 12:11
本帖最后由 pdy 于 2013-4-3 12:26 编辑
pdy 发表于 2013-3-29 11:25
哈哈,有意思,换个思维,说得好,
免费不免费且不论,培训却是千真万确的,中国哪一项现代科技从头里说不是 ...

呵呵,我以为会有回应的...
现在我就回应一下自己,免得对我的意思误会了---这方面,雷锋的称号真的符合美国吗?
我认为,美国对读博(特别是理科)的外国学生给全额或半额奖学金,貌似”免费培训”,实际上是市场化和美国国家战略的表现.
所谓市场化.读博的特别是理科是很艰辛的,美国国内读的人也少,但它又是科研乃至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怎么办,给钱呀,以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学子,特别是穷国家的有潜力的孩子.你看,如果是读硕或是读热门专业,对不起,通常就没奖了,除非你特别优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硕士的学费是多少,不少啊,呵呵.当然在一定情况下你也可以挑他,不是么,一个人拿到几份OFFER的,就可以随便挑啊...
市场化的核心是什么,大概就是竞争吧,美国让教育和受教育各方都参与这种竞争,并把选择范围扩大到世界,某种意义上是公平的,行之应该说是有效的,有相当的作用,结果就是,始终保持科技领先.后继有人,呵呵,这是不是与雷锋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两回事呢?!
应该承认美国是有它的政治远见的,而且是相当自信的,这个自信,不是喊喊口号自欺欺人的.
美国说要做世界第一,这不仅是指硬件也包括软件等,他们自信他们的各类环境能吸引人才,也不会把爱国与人才的正常流动挂钩,给于个人的自由选择,正因如此,历史上许多人才会聚集到美国,这么多人才中,难免会出几个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一旦出现,哪怕一个,美国就赚大发了,呵呵.
美国这个国家,在目前在世界上确实是综合实力第一的,对支撑这个第一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做法,我们是否也能参考与借鉴一些呢?
以上问题很广泛,我也就是随便说说,不全面的也许有错,说的多了,别人也嫌烦的.呵呵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4-3 12:32
pdy 发表于 2013-4-3 12:11
呵呵,我以为会有回应的...
现在我就回应一下自己,免得对我的意思误会了---这方面,雷锋的称号真的符合美国 ...

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利益的午餐。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3-4-3 12:35
当然,这种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精神利益等。
作者: 日月同辉    时间: 2013-4-7 17:18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3-3-27 15:58
此言极是!米国再好,偶们还是中国人,我就告诉儿子:出国可以,学成必须回国!

我也是对我孩子这么说的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3-4-8 07:40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10:44
钱时代在建国热情感召下回国的其实也只是当年国民党派出去的学生中的极少数而已啦。。。不回来的,许多 ...

没有第一代归国大家,就没有中科大,从这角度来说,科大的学生、家长,不管将来自己的路怎么走,都要永远感谢第一代红色海归。。。

楼主的问题的确是复杂而矛盾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或个人能思考的过来的,就慢慢想,慢慢探索吧......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3-4-8 07:53
lao90286 发表于 2013-3-28 12:20
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完全融合起来,不太现实,是理想主义的民粹主义的爱国主义。

没错,先发展了再说,哪里有发展的平台就在哪里发展吧!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3-4-8 07:59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3-3-28 22:17
我们说这些都没用,孩子们都是成人了,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相信自己的孩子。

是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空间,只有适合他们的路才能走的越来越宽!相信孩子。。。
不过在这里讨论问题,是我们家长之间的思考和交流,不应该去左右孩子的思想。。.
作者: xahxah2004    时间: 2013-4-8 08:04
太超前了。别人为考研而发愁,你们为这些发愁了。
作者: 真心英雄    时间: 2013-4-8 09:58
每个人都有爱国之心,孩子大了让其自己决定
作者: 透望远尘    时间: 2013-4-8 11:26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11:16
俺的观点是,支持出去,鼓励回来。回与不回,决定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可能就不 ...

同意,回与不回,决定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还要看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首先,要能有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有养家糊口物质基础,再来考虑回与不回这个大问题。。。。

作者: 大裤子    时间: 2013-4-8 14:09
本帖最后由 大裤子 于 2013-4-8 14:20 编辑
透望远尘 发表于 2013-4-8 11:26
同意,回与不回,决定于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还要看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首先,要能有立足社会的 ...


举重若轻的透望
作者: 727554609    时间: 2013-4-8 17:40
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可嘉。出国也好,入籍也好,综合而论是利大于弊,如果说对我们有损失,那也是交学费,谁让我们不够好呢。
作者: 凤栖梧桐    时间: 2013-4-9 08:18
727554609 发表于 2013-4-8 17:40
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可嘉。出国也好,入籍也好,综合而论是利大于弊,如果说对我们有损失,那也是交学费, ...

世界时丰富多彩的,人是各种各样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回国与否是双向选择。有的时候,你想回来,不一定有很好的岗位,更何况现在土鳖并不逊色海龟。
作者: 海洋169    时间: 2013-4-15 16:10
问题是你学了又怎么样?除非非常突出,没有关系一样找不到工作,出国也是为了混碗饭吃。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孩子谁舍得送出国啊
作者: 地球人    时间: 2013-4-16 08:46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8:50
数十年来,回来的也不少的,占10几个点吧。。。君不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活跃着许许多 ...

这个你说的极同意,
作者: lingxue    时间: 2013-4-16 08:51
出还是不出?回还是不回?这是个问题!
作者: yuehong    时间: 2013-4-16 13:03
无论身在何处,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但中国的现实,又不能让物有所用,人有所长,很想留在中国,可是咱国家的学术造假、不能够提供很好的学术环境.......只好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作者: 南京双城    时间: 2013-6-5 21:12
有了互联网,技术沟通已很容易远程交流,只要有心,一样可以帮上忙的。先有机会把学子变成精英,才有机会和能力谈回报。出国深造还是必要的。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3-7-16 15:34
回来有用武之地时,一定回来哦!

作者: guojunsz    时间: 2013-7-16 16:56
我认不必纠结此问题,就是出去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当国家有需要时师一定会回来的
作者: Daniel    时间: 2013-7-17 07:34
本帖最后由 Daniel 于 2013-7-17 07:43 编辑

窃以为:先出去学习,如果留到国内,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好;如果留在国内得不到重用、甚至花在内耗上,就不如在国外好,科学是无国界的。想想如果李政道如果在国内就可能被内耗掉,但李政道有成就后,回国一句话就可以改变最少数万人的命运,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李政道倡导设立的、中科大的少年班是李政道倡导设立的、中美早期的物理研究生培养是李政道发起的(即:李政道设立的CUSPEA 计划,其中1/3是中科大的),帮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请问李政道如果留在爱国内能做成这么多事情吗?在国外工作,不能说不爱国,我们能说李政道博士不爱国吗?李政道博士是爱国的国际级科学家。孩子们也20几岁了,回来不回来由他们自己定,不要用“爱国主义”逼他们回来。
作者: Daniel    时间: 2013-7-17 07:45
http://xueke.maboshi.net/wl/wlgj/wlxj/11654.html,介绍李政道的网站
作者: Daniel    时间: 2013-7-17 07:51
本帖最后由 Daniel 于 2013-7-17 07:54 编辑

周恩来与李政道的对话,
1972年李政道回国,周恩来希望他能为中国科学界“断层”做些工作,如介绍海外学者到中国讲学。李政道说,中国有人才,只是你们没有使用他们,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束星北,一位曾被世界物理学大师波尔盛赞,培养出李政道、吴健雄等一流科学人才的天才物理学家,当时正在青岛扫厕所。
如果李政道在国内,也许也在扫厕所呢,获什么诺贝尔奖?1972年能见到周恩来吗?敢说上面那些话吗?
作者: 雪松    时间: 2013-7-17 08:11
哈哈,这个命题很难讨论出结果,辩证点看,出去的最后结果不一定都是精英,也有垃圾。你所谓的爱国要回来,可国不一定爱你(给你工作、给你好的环境)。
作者: 云飞扬    时间: 2013-9-3 15:05
心灵的贵族 发表于 2013-3-27 20:53
得到应有的尊重,相信孩子们会选择回国,报效国家!没有对人才的重用,有成之后,回来又能怎样?

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 13少+苏-宾    时间: 2013-9-14 11:14
值得深思,不过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方,永远不会忘本的。
作者: 一路有你    时间: 2013-9-15 10:05
哈哈,这个命题很难讨论出结果,辩证点看,出去的最后结果不一定都是精英,也有垃圾。你所谓的爱国要回来,可国不一定爱你(给你工作、给你好的环境)。
作者: 静观    时间: 2013-9-26 10:3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3-28 08:03
楼主说的这个问题,正如主任说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出国留学,是否就意味着人才外流?是否就意味着 ...

出去十个哪怕回来一个也是收获,从各国带来他们的技术,潘建伟的研究团体就是如此。闭关锁国是不行的,同时他们还会带回来崭新的理念。不要怕出去,邓小平早说过。
作者: CCX630630    时间: 2013-9-28 16:08
红三兵 发表于 2013-3-28 08:50
数十年来,回来的也不少的,占10几个点吧。。。君不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活跃着许许多 ...

可惜,这些官二代,富二代一般都要回来。
作者: 悠悠岁月    时间: 2013-10-8 21:49
孩子如有此志向,我们最好尊重他们的选择。我个人觉得学成以后报效国家是无可非议的。
作者: 小雅    时间: 2013-10-17 17:36
科学无国界!
作者: xujunsd    时间: 2013-12-3 23:1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4-3 12:35
当然,这种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精神利益等。

任何利益都有个度,这个度就看怎么掌控了.
作者: 一生何求    时间: 2013-12-4 10:48
    唯愿我新一届的领导核心,能够深谋远虑,着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科研待遇,留住精英人才,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 梦吴越    时间: 2013-12-4 10:56
一生何求 发表于 2013-12-4 10:48
唯愿我新一届的领导核心,能够深谋远虑,着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科研待遇,留住精英 ...


与我当初发帖的初衷不谋而合。国家是该好好考虑如何留住和吸引精英人才为国效力,也不枉多年基础教育的投入。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ww.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