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标题: 答三兵之“钱学森之问”之十 [打印本页]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8 10:44
标题: 答三兵之“钱学森之问”之十
      这是最后一贴了,对于“钱问”的“研讨”,只是非常粗浅的观感而已,除了水平之外,另外就是俺不像从事这一专业的专家学者一样,有着整块的时间和专门的课题立项,也只是在工作之余磨磨牙而已,不足和错误之处,肯定不少。
      最后说说“三自理论”的“自否定”,这是解决钱问的关键点。所谓“自否定”,指的是自己否定自己,也就是说,是事物自身所蕴含的对立面对另一面的内在否定。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事物本身就先天具有否定自己的种子(大意,因为在第一帖中已经声名,所有主题帖都不查阅任何资料)。对于钱问,自否定理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创造力思维真正的源头就来自于事物自身的否定,也就是说,没有自否定,也就没有创造力。自否定的现实表现就是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精神,是目前中国教育最缺乏、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不针对这两种精神采取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提升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钱问”也会变成“千年之问”。  
      国人易犯的两种错误理念是:一是总以为不破不立的“破”是外部因素,不是自身内在一直包含的;二是总以为否定就是破坏,是不好的东西,有种天性中贬低、排斥、恐慌甚至愤恨的心理。所以,“钱问”的破题,就应该从打破这一传统的心理怪胎开始,逐渐在全社会形成接受、欢迎、欣赏、鼓励、激励甚至期盼“自否定”的民族和时代心理指向。
     打破了人们千年不变的传统屏障之后,余下的事情就是——下最大的力气,从娃娃开始抓起,逐渐培育“自否定”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土壤、环境和激励机制,并使之形成一种民族的习惯思维和行为惯性。
一,家庭中激励孩子不仅要说实话,而且要说不同的话。
二,课堂上激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与老师不同的思路和想法。
三,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孩子既要尊敬长辈和师长,又要树立与长辈和师长观点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和思想。
四,从平时的小测验开始,鼓励孩子开放式答题,激励那些与标准答案不符但却能够自圆其说的思路和想法(难度很大)。
五,大力提倡兴办多类别的业余兴趣小组,激励孩子从小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自我组织能力、推介能力、联络能力、展示能力、演说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注能力、包容能力、耐挫能力、目标指向能力、关爱他人能力等。
六、鼓励孩子养成从小看书的习惯,尽量多看书,尤其是不同类别的书。
七,鼓励孩子从小接受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熏陶。
八,对于孩子的叛逆性,应该积极引导其创造性的潜质。
九,适当引导孩子的冒险行为。
十,有条件的话,多带孩子到博物馆、文史馆、美术馆,到外地旅游,接触异地和国外的孩子。
      农业文明使中华民族领跑世界两千多年,然而,中华民族要想在现代文明中继续领跑,仅仅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打破,而且是从自身打破,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圆中国梦。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8-8 11:06
嘿嘿沙发留给我了?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8-8 11:09
对照十项  我反思一下自己去了哦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8 11:16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8-8 11:06
嘿嘿沙发留给我了?

对于风筝女子勇于做沙发的首创精神和领跑意识,深深佩服!不如改成“沙发女子”{:3_63:}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8-8 11:17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8-8 11:16
对于风筝女子勇于做沙发的首创精神和领跑意识,深深佩服!不如改成“沙发女子”

最可笑的是  全论坛最无脑的风筝总抢这么深刻话题的沙发:)是不是充分体现了 无知者无畏啊?
作者: 让梦飞    时间: 2014-8-8 11:27
支持!继续支持!
很高兴我的女儿从小就有爱看书的好习惯。。。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8 11:29
让梦飞 发表于 2014-8-8 11:27
支持!继续支持!
很高兴我的女儿从小就有爱看书的好习惯。。。

肯定有很好的家庭熏陶。
作者: 风筝女子2012    时间: 2014-8-8 11:30
让梦飞 发表于 2014-8-8 11:27
支持!继续支持!
很高兴我的女儿从小就有爱看书的好习惯。。。

我儿也算喜欢读书 可是和我一样比较杂。。。偏文艺和旅游多些。。。
作者: 让梦飞    时间: 2014-8-8 13:1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8-8 11:29
肯定有很好的家庭熏陶。

其实很少管女儿。。。
作者: 让梦飞    时间: 2014-8-8 13:17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8-8 11:30
我儿也算喜欢读书 可是和我一样比较杂。。。偏文艺和旅游多些。。。

我女儿也是啥书都看。。。这样挺好的。
作者: 江上渔夫    时间: 2014-8-8 22:42
总体上,我是修正主义,晚秋兄是革命。。。这是最大的不同
作者: 头上飞过红蜻蜓    时间: 2014-8-9 05:43
初以为自否定是自省自新之意,读过几遍后才知道自己望文生义了。
作者: 头上飞过红蜻蜓    时间: 2014-8-9 05:50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4-8-8 11:09
对照十项  我反思一下自己去了哦

求援!之六以前的贴搜不到,没法整体通读。咋办?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9 05:56
江上渔夫 发表于 2014-8-8 22:42
总体上,我是修正主义,晚秋兄是革命。。。这是最大的不同

修正主义可能更适合中国味道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9 06:07
头上飞过红蜻蜓 发表于 2014-8-9 05:43
初以为自否定是自省自新之意,读过几遍后才知道自己望文生义了。

自省有自我反思之意,但大多也只是停留在主体意识的情感情绪纬度,没有触及到自否定的核心,这就是客体自身天然具有的对立面。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9 06:15
头上飞过红蜻蜓 发表于 2014-8-9 05:50
求援!之六以前的贴搜不到,没法整体通读。咋办?

点击论坛的教育思考版面,可能在第二三页,很好找到,我现在手机上网,不方便衔接过来。
作者: 头上飞过红蜻蜓    时间: 2014-8-9 10:01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8-9 06:15
点击论坛的教育思考版面,可能在第二三页,很好找到,我现在手机上网,不方便衔接过来。

已找到了,多谢!
答三兵之“钱学森之问”之一
http://www.ustcjz.cn/forum.php?m ... 1&fromuid=31352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4-8-14 23:07
“国人易犯的两种错误理念是:一是总以为不破不立的“破”是外部因素,不是自身内在一直包含的;二是总以为否定就是破坏,是不好的东西,有种天性中贬低、排斥、恐慌甚至愤恨的心理。所以,“钱问”的破题,就应该从打破这一传统的心理怪胎开始,逐渐在全社会形成接受、欢迎、欣赏、鼓励、激励甚至期盼“自否定”的民族和时代心理指向。”
深有同感。还可以加一条“他否定”。否定自己和否定别人,在我们看来,都是比较可恶的事情。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4-8-14 23:17
本帖最后由 红三兵 于 2014-8-14 23:19 编辑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别人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传授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做不到的?
一日三省,千百年来,有几人可做到?一日三省,算不算一种自我否定?在某种意义上说,进步和创新的过程,是不是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呢?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15 08:07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8-14 23:17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

孔子的三省吾身,更多的带有情感化的反省,与西方的自否定(完整严密本源的逻辑体系),有着本质区别。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15 08:13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8-14 23:07
“国人易犯的两种错误理念是:一是总以为不破不立的“破”是外部因素,不是自身内在一直包含的;二是总以为 ...

哲学意义上的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否定,有本质区别。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否定,根本也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否定,更不是自否定。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4-8-15 08:2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8-15 08:07
孔子的三省吾身,更多的带有情感化的反省,与西方的自否定(完整严密本源的逻辑体系),有着本质区别。

晚秋高见!的确,以西方人的观念,人之初,不是性本善,而是善恶俱来,美丑同生,天生一个进取与保守的矛盾体。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否定的必要性,还须从情感化的反省着手落实。理性指明方向,感性促进行动。可惜的是,我们多数人,情感化的自省也难以做到,何谈西方的自否定。
作者: 晚秋归来    时间: 2014-8-15 09:47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8-15 08:25
晚秋高见!的确,以西方人的观念,人之初,不是性本善,而是善恶俱来,美丑同生,天生一个进取与保守的矛 ...

三兵兄是吾坛少数几个善思者之一。
作者: 四叶苜蓿    时间: 2014-8-15 10:59
本帖最后由 四叶苜蓿 于 2014-8-15 11:01 编辑

曾看到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可不管怎样打破都需要借助外部环境,对于生命要求的环境条件,不仅要用心还要用智慧才行。
作者: 红三兵    时间: 2014-8-15 14:3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8-15 09:47
三兵兄是吾坛少数几个善思者之一。

窃以为,晚秋先生此言,远超小兵承受能力哈,小兵的本事最多是肩扛枪,身背包,手拎一只抢来的鸡呀,鸭呀什么的,跟在大部队后面跑而已哈。
作者: 向阳花    时间: 2016-1-12 19:59
圆中国梦?!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www.zkdj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