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晚秋归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教育心得散论

[复制链接]
31#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1 14: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21 15:13 编辑
露易丝 发表于 2012-8-21 14:23
非常佩服!楼主分析的很深刻。而且楼主还说:“教育只能是自我教育,并最终只是自我教育。”也很赞同!由此 ...


我的看法是,自我教育并非直接可以达到,虽然因人而异,但都需要或多或少的自我异化经历。需要做的是,积极有效的缩短、减弱外在的异化过程,加速内在的异化过程,尽快达到自我教育(教育的自身运动)境界。
32#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1 15: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教育外在的异化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环节和教育目的上,偏离或扭曲教育的本质过程。
如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仍然是以升学率为主,这其中,升学率就是一个外在的异化因素,置身其中,几乎没有人能完全避开它的影响,要想独善其身,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直接步入自我教育的轨道,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缩短、减弱升学率的异化消极影响,就需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以兴趣爱好、能力方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主,尽量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标志的智力性因素,以及理想、信念、爱心、责任心、意志力、目标感等非智力因素,始终保持、维系、壮大自我教育的基底因素,一旦有较适宜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3#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1 15: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教育的内在异化过程,指的是教育自身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的始终,加速每一个环节的运转过程,就是加速内在的异化过程。
比如目标感的确立、实现是教育的本质功能之一,但是再高远的目标,也需要一步步逐渐达到,而每一步的小目标在达到的过程中,总有异于这一目标的“它在”,进行着否定摧毁作用,不过,这是自身的否定,加速这一进程的作用,就是目标感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
34#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3 08: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23 11:39 编辑

有时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随着孩子的成人,家长在教育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因而大谈特谈教育理念的问题,显得时过境迁。但理智分析起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原因是从教育理念上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也是相互影响的过程)。从教育实践上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会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因而,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是否从长远的角度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无论处于何种阶段,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巨大的,只是这种影响不一定即刻显现出来而已。
35#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3 08: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23 11:41 编辑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不能陷入另一种误区,这就是过于强化家长的教育作用,无视孩子的教育主体地位,以自己的教育理念,施加或强加给孩子。这样很难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因为任何的教育意向,即使再好,也要通过孩子吸收、接纳和转化的过程起作用。
观念依照的是对象,而不是对象依照观念。(把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再颠倒过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6#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3 1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23 14:46 编辑

丽日好!庆幸与你同步。
人的理智和情感,有时总是一对冤家,理智坚信的东西,又往往在情感上否定它。
成绩的自然生成,是个理念,但这一理念,到底在现实的操作中,有多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如果因为坚持了这一理念,孩子没有升入理想的初中、高中、大学直至国外大学,那么,在情感上,做家长的是否会自责和后悔?是否会否定当初的理念?
我觉得,这里好像有一个智慧问题,因为真正的智者,并非游离于现实之外,而是置身于现实之中。在坚持成绩自然生成这一理念的同时,在实际实施和操作中,可以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寻求最佳的结合点。比如,考试之前,可以围绕考试重点,适当加强一点训练;平时应尽量先完成课内的东西后,再抽时间安排自主的东西等。至于俺家孩子的论文,也可以有更好的结合点,这就是论文可以自己写,只是要求低一些,花费时间也可以少一些,没必要以完全放弃期中考试之前的复习为代价,这样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论文的“基本内核”和考试的“合理内核”都能保存下来。
信念的坚持和适当的妥协同样重要。
不坚持,不是自己;不妥协,不能成为自己。
注:这一观念有些颠覆但却是事实,如当年利玛窦之所以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坚持与妥协相结合的这一原则,固守天主教的理念,中国进不来,把天主教的理念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能够包容进来的异域文化,就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文化结合中,天主教文化的“基本内核”和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都保存了下来。
37#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3 14: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23 14:56 编辑

妥协的目的是为了撬开现实之门,以便能够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这时的妥协,是积极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需要特别注意的只是,把握好妥协的度和时机。
38#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3 16: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生活中的现实和现实本身。黑格尔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里的现实,不是指的生活中的现实,而是指的现实本身,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的环节。不然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以为只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现实,大多不是自身内在运动的结果。合理的也是指事物自身的本质合理性。也就是说,事物的自身运动过程,总是合理的,也是现实的。
那么,教育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就是指的教育自身运动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凡是符合教育自身运动发展的,就是合理的,也是现实的。
如高考之前的强化训练,虽然是现实普遍存在的,但就其本身来说,却不是教育自身本质具有的,因而就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如真正的素质教育,虽然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来,但因为它是教育自身具有的东西,因而是合理的,早早晚晚也会在现实当中实现出来。
39#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3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所说的向教育现实中的妥协,主要指的是,教育现状中潜在的、可以转化和嫁接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40#
 楼主|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8-24 0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8-24 10:27 编辑
凤栖梧桐 发表于 2012-8-23 21:20
晚秋教育言论哲学思辨性强


感谢关注支持。
哲学思辨性符合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能够有效地避免陷入表面化、片面化、绝对化以及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的误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26 20:30 , Processed in 1.3690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