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地理位置对高考选择大学的参考

[复制链接]
1#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7-16 1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 发表于 2012-7-16 10:10
本来鼓励儿子报复旦或浙大,但儿子就喜欢中科大.他说了:我是去读书,不是去工作,更不是去旅游.即便工作也没必 ...

你的孩子不简单啊,近年我认识的几个在大城市工作的孩子都回合肥了工作了。
2#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7-16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前写的帖子,再贴一下。


招生话题很热烈,我也说几句。
      这两天,大家都关注着科大招生结果,为了科大招生“科学家”们投入很多,特别是招生咨询阶段,真诚让人感动,科大神州网上,老科大人也恨铁不成钢,想当初...。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有这样的向心力,用时髦的话说,这也是“科大现象”之一吧。
      虽然我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但是关注科大,必然关注科大招生,从一定角度说,招生反映的是大众对学校的认可度,它比百杂的“大学排名榜”更有说服力。科大招生八十年代如日中天,九十年代不让“清北”,02年碰巧还娶了两个“状元”,以后就...,如此如此了。
     很多高分为什么不首选科大,什么“诱惑”着高分考生?我看楼上都有说法,归咎两点,一是“大城市”的诱惑,二是"经管专业"的诱惑。定义准确些,这不是“诱惑”,是“迷惑”。因为诱惑是要拿出东西的,教育水准?毕业去处?成才率?都不是,“奖学金”也不是吧,所以我说,“诱惑”是空的,“迷惑”是真的,起码,不是“诱惑”多,而是“迷惑”多。我认为,这是当今社会“浮躁”现象的具体反映,现在好多事情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是非判断标准模糊。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经商,第一年说“搞不懂中国的规则!”,第二年说“清楚了,就是那回事!”,三四年后说“越来越不懂中国了!”,呵呵,这就是特色中国的“文化”啊。
      说说大城市迷惑,记得一个网友说,迷恋大城市有两种人,一种是没有去过大城市的人,还有一种是在大城市住没有出去过的人,与其说这两种人是不会成为“科学家”,不如说是一群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再说,“天安门”和“外滩”只能看一眼,也不是蜗居地,没有钱什么也无望奢侈,就是有钱也不可能进皇宫的,毕业以后该到那里还是到那里。现在交通、物流和信息这么发达,小城市你想有的都可有,只是没有“天安门”,大城市没有的小城市反而有,比如说低廉的物价、绿色的环境、畅通的道路等,果不然,风光不在,现在很多在大城市的“蚁族”往二线城市涌。何况只是上个学,就待四年的地方,不必计较这么多。再说,合肥目前城市人口也有200多万了,在任何国家都属于大城市,我为什么经常发帖宣传合肥,因为合肥变化确实很快。
     有人说合肥偏远,那是不成立的,目前合肥已逐渐形成交通枢纽,到上海3个小时,到武汉就2个小时,两年后,去北京、福州和杭州也就两三个小时。合肥的高速公路直通17个地市级城市,还有好多国道,省道。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长三角未来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覆盖长三角地区地级城市和主要城镇,形成便捷、快速、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圈”,区域内其他城市间2小时内到达。我住过北京、上海每天上班打车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那个堵车啊,头疼。现在人们有钱了,有车了,郊区别墅升值很快了,很喜欢乡村爱情了。我想,一些观念随着经济发展会很快变化的。
    有人说合肥,是穷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可能他太无知,合肥连续多年GDP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目前,合肥已经属于长三角城市,根据最近的《“长三角”22座城市服务经济指数》合肥排第10位。温州城市现在富吧,但是,我记得六七十年代温州人来合肥做“弹棉花”活计的人特别多,“弹棉花幺”温州调,记忆犹新,温州人走遍世界,因为她勤劳,富起来了。大家知道安徽有个无为县吧,它属于巢湖地区,八九十年代北京到处有“无为保姆”,所以“安徽保姆”也有名头了,拍成电影“从黄山脚下来的保姆”了。去年春节前一个月,我去了趟无为,基金公司给高端客户举办理财沙龙,惊诧,差点没有住上宾馆,因为无为打工者回家了,他们也住宾馆呢,参加沙龙者有千万资产的比比皆是,好多没有文化的富婆,现在都回来办厂了,环绕县城都是工厂,生产的电线、电缆也销往全国,形成了该产品全国集散地,如今的无为“大有作为”,这是中央媒体的原话哟。
      再说一下"经管专业"的诱惑吧,前几天,看了复旦大学招生人员写的文章,好笑啊,“我们还有一个经济管理学名额,工商管理更吃香...。”高分者纷纷踏至。我想他们四年后有的会后悔的,因为据说现在复旦经济类就业也不咋地,何况以后。我从事这个专业,知一二的,今年,我们单位地市级机构招聘就来了一个人大的金融专业博士生应聘,以前可是没有的情景啊,结果如何没有去打听,现在趴柜台的硕士生也很多,如果不奋进,也可能在这个环境下干一辈子,不是说基层工作不好,但那是中专生就可以胜任的活啊,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专业设置供大于求。还有就是学经济类的,不一定就可做好经济工作,朱镕基还学的工科那可是经济大拿,汪洋学的也不是金融专业,十年前到我们单位讲起金融可顶呱呱。不说科大学生在华尔街的表现了,就说国内吧,我认识就几个科大的学生,一个是学的是物理,现在在美国驻中国的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基金公司经常高薪请他讲经济趋势,我在哈尔滨听过他的课,一起吃过饭,他很忙,飞来飞去的;一个是6系的,以前是广发基金公司研究员,现在又高就了中金公司,听说,还有好几个科大人在大基金公司任基金经理,还有不少做高管的。不是说其他学校学生表现不出色,但是,我看见不少上财等学校金融硕士毕业生在基金公司跑市场,那可是力气活啊,可以说,这个领域科大毕业生站在高处,业务水准不比任何学校出来的学生差。何况,走遍世界的科学家,那是中国的未来啊。  
    一不留神,写了一个多小时,老婆开叫吃早饭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7-16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min 发表于 2012-7-16 11:05
田市长?如果我没张冠李戴的话
第一次离市长这么近,坐沙发聆听了市长高水平的分析报告,很感激市长的 ...

那时主任任命的啊,min科学家表现好,可以由主任搞个省长乌纱帽呀。
4#
田里草 发表于 2012-7-16 11: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里草 于 2012-7-16 11:31 编辑
min 发表于 2012-7-16 11:14
那主任是啥来头哩?我不厚道地在想


主任实际官职比“主任”高,“主任”这乌纱帽是他自己做的,后来大家认为他确实是主任派,也有主任水平,得到大家爱戴,我说,主任像领袖,论坛不少科学家也这么认为的,不管“神”还是“韵”,做为“主任”确实是礼贤下士,几天不见还是想想的,特别是女科学家。可要叫“老主任”哟,不然,主任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3 20:17 , Processed in 1.3601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