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见贤思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能力yu分数

[复制链接]
21#
pan 发表于 2012-10-24 14:3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12-10-24 14:38 编辑

试问:一个只是为了外在目的,把学习当手段,并且为了能够考得好成绩,死记硬背,重复训练,只学考的内容,只复习考的内容,结论只要会用就行,无暇也无心探究原理和概念的来龙去脉,钻研书本以外的知识领域,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优异;

====================
没有对知识宽厚的掌握很难想象每次都能获得高分,所以对上面的假设是否成立我是持否认的.除非有老师放水.
22#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4 14:5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24 15:24 编辑
自然就是好 发表于 2012-10-24 10:21
100分就卓越?


在我看来,一般而言,100分只能离卓越越来越远。
考卷上的精益求精,未必就是科学探索精神中的一丝不苟。
有得到100分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如分出点来,多思考点书本以外的问题,多培养点综合发展的能力。

23#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4 14:57: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庄 发表于 2012-10-24 13:02
能力是目标,分数是手段。学习阶段当然要积累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接下来就要具 ...

赞同!分数是静态的,能力是动态的,分数是阶段性的,能力是持续性的。
24#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4 15:15:36 | 只看该作者
pan 发表于 2012-10-24 14:37
试问:一个只是为了外在目的,把学习当手段,并且为了能够考得好成绩,死记硬背,重复训练,只学考的内容, ...

一般而言,只要达到了对知识的宽厚掌握,就可以得高分,但是,不是所有的高分,都是知识宽厚的必然反映。比如,高考的高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三一年查漏补缺式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与知识宽厚,绝不可等同,即使到了大学阶段,现实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高分,也是靠强化做题得到的,而不是靠对原理的真正理解。看答案是对的,可以得满分,但是,是否真正理解,是大打折扣的。正像最近有位科学家转帖,说的是清华在伯克利读研的一位学生,在一次面试时,答案准确无误,但教授仍然给的是不及格,因为他不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把这个公式讲解出来,只是会用罢了,如果是闭卷考试,肯定是个高分。
25#
 楼主| 见贤思齐 发表于 2012-10-24 15:32:3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庄 发表于 2012-10-24 13:26
墨家就是个追求完美的学派,然而为什么墨家学说到现在基本失传了?喜欢干净,但不要有洁癖。追求卓越,但不 ...

与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相似, 完美既然是一种追求卓越是一种目标就是说可以和现实有点距离

80分对应的GPA是3.0, 90分GPA接近4.0了, 要得!
26#
第一庄 发表于 2012-10-24 15:3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第一庄 于 2012-10-24 15:39 编辑
见贤思齐 发表于 2012-10-24 15:32
与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相似, 完美既然是一种追求卓越是一种目标就是说可以和现实有点距离

80分对应 ...


呵呵,如果80分也可以达成出国,那也可以的,我对gpa没研究,乱喷了。分数够用就行。
27#
第一庄 发表于 2012-10-24 15:48:07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4 14:57
赞同!分数是静态的,能力是动态的,分数是阶段性的,能力是持续性的。

你总结的更好
28#
pan 发表于 2012-10-24 17:15:18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4 15:15
一般而言,只要达到了对知识的宽厚掌握,就可以得高分,但是,不是所有的高分,都是知识宽厚的必然反映。 ...

   个例是没有意义的,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高分本身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取得高分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习惯,这也是为什么通常从高分学生身上能明显的体现出积极向上的阳光状态的原因,然后才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否则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
   再说一个极端的例子,甚至分数的高低也能直接反映群体的道德层次,清华学生周海洋用硫酸泼熊,结果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人们对高分群体的道德认识是不同的,如这个事件不是出在清华,而是出在安徽师范这样的学校,别说泼熊,就是泼人也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所谓"高分低能"之说可以休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大裤子 发表于 2012-10-24 18:03:44 | 只看该作者
  1. 个例是没有意义的,从统计的角度来看
复制代码
这个命题的确具有广泛的统计学意义,就学生总体而言,适宜于在此类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破题
至于个体,则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0#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2-10-25 09:0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2-10-25 09:25 编辑
pan 发表于 2012-10-24 17:15
个例是没有意义的,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高分本身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要取得高分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习惯,这 ...


这是一种高分决定论或高分影响论的思想。
高分本身真的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吗?当然,并不排除有些高分学生兼具综合能力,但高分与综合能力直接划等号,是不成立的,也是危害极大的。现实的状况是,为数众多的高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根源就在于很大程度上的唯分数评价体系。中国教育为何在经济大幅度发展的背景下,几十年来发展缓慢,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唯成绩的评价体系,它的最大危害,甚至不是体制和制度的,而是根深蒂固潜存在民众心理中的“唯成绩”意识。
至于高分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也绝不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因为这些所谓的综合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习惯和心理,一切围绕分数的最佳调节和塑型。
再说清华学生引发的这一广泛反响,并不代表高分学生就是道德楷模,这种社会心理,充其量是反映了民众对高分群体的道德期盼和道德诉求,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毒素,毒素的来源,正是“高分决定论”或“高分影响论”的落后思想和历史遗毒。
千万不要赋予分数太多的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7 12:47 , Processed in 1.5177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