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诗意江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ZT] 张曼菱:考入北大是压抑的胜利

[复制链接]
11#
江上渔夫 发表于 2014-7-22 02:21:24 | 只看该作者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注意,这是当年活泼泼的孔子,不是程朱理学后的死圣人孔子。追求知识、追求道德者,心志之坚,笃行之诚,谁能超过他老人家?即便是他,也是到70岁方敢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天性是什么?西方哲人培根说,人的天性是野生的花草,需要修剪移栽(大意如此)。中国人说,食色性也。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人的天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消极负面的。压抑、控制、化解消极因素,鼓励、支持、推动人性中向上的一面,这难道不是人类成长的必然吗?不经历必然王国,怎么会抵达自由王国的彼岸?在论及自由与压抑的关系问题时,仅仅从消极的否定性方面去理解所谓的压抑是不成立的。释放天性,听起来不错,但经不起推敲。一些专家的言论,醍醐灌顶的、震聋发聩的、洪钟大吕的,往往水份很多,听过就算了,别太当真。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2#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22 09: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三兵 于 2014-7-22 09:17 编辑
诗意江南 发表于 2014-7-21 09:59
晚秋版主写给论坛的一句话:让孩子压抑的天性,都释放出来。压抑天性,可能带来表面的成功,但失去的可能是 ...


晚秋先生的大论,我也看多了,也看到那个观点。在这里稍修改一下:让孩子被压抑的,正面的天性,都释放出来吧!
最近有一位当年考上清华的儿时小伙伴携全家四口回国省亲,听他及清华夫人介绍了许多国外学习生活情况,大开眼界。他们的儿女,一个在麻省理工本科三年即读完,一个在加拿大麦吉尔也只读了三年就完成本科,这是结果,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高中,的确相对来说不压抑学生的天性。恰好晚上看新闻,说了一所北京创新的所谓个性化中学,我就笑了,这基本是山寨,山寨的质量如何还要再看。另外说一下,两孩子大多数时候在国外长大,普通话还说得不错的,只是偶尔冒几句英语。
13#
常青藤 发表于 2014-7-22 13:14:4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所有的胜利都会充满压抑,也不是所有的道路都会弥漫血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否认一切。没有绝对论只有相对论,没有完美只有完善。确实,分数并不能涵盖所有积极的定义。但分数,肯定是一种进取的力量,而不是一种消极的标志。不能排除高分中有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但一定不乏有思想有选择有活力有个性的学生。真正要批判的,不应该是坐在这里的学生,而是迄今的高考制度和教育方式。它束搏了太多有才华有能力、扼杀了太多有理想有志气的孩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22 14:09:54 | 只看该作者
以我个人近些年对一些认识的孩子,以及自家孩子的观察来看,孩子们的一些本应具备的良好天性,的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或压制,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或不优秀行为或倾向。本人近年一直在反思反省这一问题,并尝试进行补救或改进。改变孩子,先从家长自身做起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22 14:5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晚秋归来 于 2014-7-22 15:16 编辑

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在于:极力打压人性中负面的意念和情绪,总以为压抑的结果就是消逝,就是不复存在。大错特错!荣格曾经说,创造力恰恰是来源于阴影部分。你把人的阴影部分都给人为的剪断了,固然,就像整齐划一的庄稼一样,是利于机械收割的。然而,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庄稼,不是标准化的物件。
当然,在释放中提升正能量,也是必需的,因为这几乎已经成为我们全部的全民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失误和悲剧,也大都来源于这一一味片面重视正能量的理念(无法培育出创新性人才),因而,也无再强调的必要。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6#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22 15:05:14 | 只看该作者
培养一个创新性人才,比培养100个标准化人才,要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17#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22 15:13: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从小就听话的孩子,一个完全符合现有教育评价体系的孩子,一个在现有教育体系下没有内心激烈冲突的孩子,一般而言,就不是创新性人才,而只是标准化的人才。
标准化的人才是需要的,而且是大量需要的,然而,中国最需要的却是创造性人才。因其缺乏培育的土壤和条件,匮乏就是必然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22 15:19:2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现在缺乏大教育家,因为没有大思想家。
19#
少年网事 发表于 2014-7-22 16:09:07 | 只看该作者
江上渔夫 发表于 2014-7-22 02:21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注意,这是当年活泼泼的孔子,不是程 ...

一些专家的言论,醍醐灌顶的、震聋发聩的、洪钟大吕的,往往水份很多,听过就算了,别太当真。
20#
红三兵 发表于 2014-7-22 16:15:24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4-7-22 14:58
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在于:极力打压人性中负面的意念和情绪,总以为压抑的结果就是消逝,就是不复存在。大错 ...

“极力打压人性中负面的意念和情绪,总以为压抑的结果就是消逝,就是不复存在。大错特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被认为是负面的意念和情绪消减了,那么正面的同样也消减了。
我现在经常发现,5年前,10年前,20年前,以至更早,理所当然被认为正确无疑的观念、思想,其实都要打上一个问号,打个折扣。以我个人经历,自己往往要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才明白自己的一些良好天性,被家长,学校,社会善意地压抑,压制过。而自己也同样有意无意地对下一代犯过类似错误。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2 07:23 , Processed in 1.8325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