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透望远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编] 品味-------三吉[也西湖品茗]汇编

  [复制链接]
621#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3-11-19 08:24:56 | 只看该作者
赞吉牌香茗的高质高产。
622#
颖丫丫 发表于 2013-11-19 15:44:23 | 只看该作者
赞三吉的坚持!
623#
三吉 发表于 2013-11-21 07:12:18 | 只看该作者
骆家辉辞职了——也西湖品茗(177)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美驻华大使骆家辉辞职了。在他上台之初,很多人并不看好。作为华裔,要表现的比美国人还美国人才不会有所议论,这点社会地位还不如黑人。从他担任商务部长到大使,麻烦不断,尤其是那个瞎子事件,ZF非常不满。现在奥黑在国内不好受,需要中国支持,所以他的事也不好干。不管怎么说,他在职这段时间,还为自己在国内赢得了一定名声。以后的政治前途还是不错的。
   形容他香蕉也罢,其他也罢,总之人在其位总要谋其政,这是好听的。通常人的行为有种通速的说法,一是屁股决定脑袋,二是脑袋决定屁股。所谓屁股者,职位也。不管在什么职说什么话还是什么思想谋什么高位,都是谋求的利益。不谋求利益的,不知何为。所谓混人就是如此。
   多看重利益,人之常情。
   鲁迅说的不错,翻看历史,慢支都是两个字。
                                於二十一日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24#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3-11-21 08:34:26 | 只看该作者
三吉 发表于 2013-11-21 07:12
骆家辉辞职了——也西湖品茗(177)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 ...

就赴美签证来说,确实做了些好事。
625#
三角龙ABC 发表于 2013-11-26 16:44:12 | 只看该作者
三吉 发表于 2013-11-21 07:12
骆家辉辞职了——也西湖品茗(177)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 ...

赞同三弟的“屁股脑袋说”。
626#
三吉 发表于 2013-12-10 05:3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吉 于 2013-12-10 05:40 编辑

也西湖的牵挂——也西湖品茗(178)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有段时间没在这里品茗了。倒是经常想,感觉还是啰嗦,索然无味。好在还有一些粉丝的鼓励。时日久了,才知道最终又继续品茗的还是也西湖的牵挂。
   曾有位好友说过“相互鼓励着,对孩子的牵挂”。
   科大老北门一直值得思念,并不是他有什么特殊之处,五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厂矿机关的都是如此,有些特别之处还是那颗老藤树,送孩子去的时候正是炎炎夏季,老藤树遮住了几乎半个大门。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思念,都寄托在这了。所以,才有了这么多关注。
   不是科大多好多有名声才关注的,正是有了孩子们在这,才有了对科大的特殊关注。不是因为科大的历史和现在的辉煌才值得骄傲,而是因为孩子们也在这条辉煌的路上前行,才值得骄傲。
   周日晚打电话,未接。刚经过了一次批评,应该有原因的。果然到了近九点回电,刚做完实验,原来这个实验做了一天多,还未做完。在意料之中,都是如此。
   曾记得当初我们做实验,也就是两个来小时。实验无非是按着以前的程序走一次来验证,有何复杂?但复杂必有复杂的原因,科大要求是高的。
   因为牵挂,所以没事的时候,有事的时候也要挤出点时间,到群里侃侃。不为别的,一丝思念而已。大一的家长都在聊着订票的问题,其实别的不是不关心,因为走过才知道,孩子们都很强的,都能办好这些小事。“你办事,我放心”老人家的嘱咐切不可忘怀。
   之所以牵挂,正是因为前面未走过的路。还需要经历过的对我说:“你办事,我放心”老人家的嘱咐切不可忘怀。
                       於十日晨
627#
三吉 发表于 2013-12-10 07:09:43 | 只看该作者
胖三的姑父翻了——也西湖品茗(179)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老婆不喜欢阮次山,说话口齿不清的老头,还依然露脸。我却很喜欢,他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就是口齿不清。看了在朝鲜问题上的评论,也是独树一帜的:一,摄政王看不起胖三,二,比外人危险。
   胖三年纪轻轻,上台不到两年,托孤大臣除了老迈昏庸的,都下台了。老迈是真的,八十左右,昏庸却是未必,也许姜是老的辣,保身之策吧。换个角度想一下,一个年纪不到三十,面对着经验能力丰富的,身体倍棒的,指手画脚的七十岁左右的老爷爷,会是啥感想?下台是必然的!现在换成了六十左右的,我还是来个谣言(有那么一说,谣言就是遥遥的预言)吧——这一群也会被弄掉,三五年之内吧。只有换成岁数差不太多的,才好领导。
    胖三再无能,摆在张成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上策,低头弯腰装怂;另一条路,早点弄死他,取而代之。偏偏这个摄政王都不走,只有被玩完。朝鲜话说得好,挑战领导,得,就这一条,灭九族!不知道胖三的姑姑在不在九族之内,哈哈哈。
    胖二当朝没啥大事,首先,岁数差不多,危机不到安全,还有手足情深。
   老大就是老大,千万不要因为老大对你好,你就称兄道弟的——那是对你的恩赐!你可不要越过底线。对老大只有顺从,无限的顺从。老大最大的利益是守住他这一摊,就是在他这手上破产也比让外人抢了强!所以老大用奴才,不用强人。当然有才能的奴才最好。绝对不能用的有能耐的强人——最危险!
   谁是老大?就是你的领导,你的市长!
   美国政治,谁是老大?民意,谁有民意,谁就能当总统!美国企业谁是老大?老板!艾科卡很有能力,不服劲,也只好早早的滚蛋,写本书叫《艾科卡自传》发发牢骚!
   认清了老大,就会一路顺风。否则前途荆棘。看着简单,其实这比科研什么的世界难题还难,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难混的原因了。
   钱学森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的导弹贡献,控制论的风靡。也在于大跃进的时候,从科学角度论证了亩产万斤的可行性。
   现在,过去,家里我是老大。我现在一直教育老婆,马上孩子就是老大了。提前适应角色是好事。角色转换,顺应时代。保守守旧,逆时代,不可取。
   不论到那里工作,先要找到老大,这比啥都重要!
   前几天看到一篇谈教育的檄文什么中国教育只能教出奴才——他以为他是老几?!
                         於十日晨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628#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3-12-10 07:19:53 | 只看该作者
三吉 发表于 2013-12-10 07:09
胖三的姑父翻了——也西湖品茗(179)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 ...

一家之长永远是三人中的老大,你儿子的老大是更大范围的,早上好,三吉师兄
629#
楚天 发表于 2013-12-10 15:06:25 | 只看该作者
俺看金三胖也觉别扭。
俺也喜欢阮次山。
俺也是三吉粉~
630#
三吉 发表于 2013-12-11 07:15:1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又要改革了——也西湖品茗(180)
       想起孩子的时候,总有点话要说,也就是只言片语。那就坐在也西湖的亭子上,把杯品茗,微微的香气,校园里轻微的细语,恰似优雅的音韵~~。我们在这说说~~
   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教育也要改革了。
   中国教育改革当首推隋朝,一个科举改变了世界历史,现在有哪个国家没有考试?第二个我认为当属清末,由学而优则仕,转到了学习各种技能。第三次当属文革,我想那时的学生最好了,不按学习成绩上大学,就是上了大学也不用考试了。但我就不明白这么好的政策,为啥还要改掉?第四次也就是邓大人上台后立刻开始考试了,于是教育的各种弊端也就出来了。
   现在又要改革,咋改?这是主要的。据说英语不进入高考了,按社会化考试。说白了,也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英语都是合格的。至于什么水平就不评论了,但有一个结果就要出现,优秀大学生出国留学就有可能要带翻译!
   很大的舆论什么高考一考定终身了,什么很多学习灵活的智商很高的不能上大学了。简单说就是上名牌大学的就是书呆子,未必能成事。要全面考核。那就定个标准吧,一定标准就又轮回了。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好办,比如都想上清华北大,那就把中国所有的大学,还可以把所有的技校扩招,统统改名成清华北大。都能上清华北大就ok了。再不行干脆把高考去了,都能顺利再度四年大学,甚至连博士也读了。还能解决就业问题。
   还有的议论扩招的结果生源素质下降等等,又和前面矛盾了。
   关键问题是定位是什么?
   按发达国家,普通大学定位是提高全民素质,所以极力扩招,以至于高中毕业都能上大学;名牌大学要出各种人才,世界顶尖人才,所以打破了头也未必能进得去,还得靠考试。
   再准确说,高考改革,当不能以成绩为标准时,也就失去了公平。名牌大学对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和回到文革前没啥区别。
   简单一句话,我是高考改革的反对者。
   改革的前景未必是好的。浙大兼并了几所大学,评价几乎一致的不高。科大依旧坚持不扩招,我想可能是历史原因在起作用,现在的名声也不错。清华北大扩招与否没啥关系,每年几乎都是囊括了中国顶尖学生。
   至于钱学森之问,我看主要不是教育制度(不探讨文革及以前),因为大学毕竟只是四年,学的都是基础知识。应该是科研制度问题。这事在教育制度上兴师问罪,似乎是求其末了。
   上次提到了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奴才,这个兴师问罪更是离谱了。我反问一句,如果培养出了一个坚持真理,敢于直言犯谏的英雄,下场会怎样呢?有他的容身之地么?社会问题推到教育,更是风马牛。
   还是以前有人说过的话,高考是中国唯一公平的地方,求求你,千万别改了!!
                              於十一日晨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7 10:01 , Processed in 1.92846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