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沐雨诗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抒怀感悟] 借得湖水浇块垒——沐雨诗心[也西湖随笔]汇编

[复制链接]
741#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4-12-10 08:48:31 | 只看该作者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2-9 15:38
也把栏杆拍遍
——也西湖随笔(79)
                        蘸浓浓烟墨对生宣,欲诉却无言。

倒不如、心志付坛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42#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12-10 19:44:58 | 只看该作者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4-12-10 08:48
倒不如、心志付坛园

好主意,支持!
743#
笑春风 发表于 2014-12-10 21:18:24 | 只看该作者
星空长老的建议挺好的,支持!
744#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2-11 16:5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沐雨诗心 于 2014-12-11 17:00 编辑

墨  魂
——也西湖随笔(80)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很有几根硬骨头的。
    譬如春秋时晋国的董狐,作为太史的他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决不畏惧赵盾位高权重,给后世留下了“董狐直笔”的佳话,
也给数千年来的史官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董狐相比而言还是幸运的,一是他因直笔而青史留名了,二是他毕竟也没有因为直笔而丧命。与董狐相比,齐国的两位太史就要
壮烈得多。当权臣崔杼杀死齐庄公之后,齐国当时的太史毫不客气地提笔写下五个大字:“崔杼弑其君”。崔杼没有赵盾的涵养,立刻勃然大怒,把这位太史杀了。
    余怒未平的他又让这位太史的弟弟来写,谁知太史的弟弟也毫不含糊,仍是写下五个同样的大字:“崔杼弑其君”,然后慨然赴死。崔杼又令太史的另一个弟弟来写,结果得到的还是那五个字:“崔杼弑其君”!
    这一次,任崔杼再凶残,他也终于胆怯了,不敢再开杀戒。兄弟三人为了坚持真理,坚持写信史,前仆后继,古代文人身上的那种精神和傲骨展露无遗。
    千年以降,中国文人的这种硬气都可贵地保存着,从陱渊明直到朱自清,数不胜数。他们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浩然之气,成为中华文明中极为璀璨的一部分。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这种精神吗?每当翻开书刊,每当打开电视,我们都不无遗憾地发现,所入眼的文字往往带着铜臭,带着奴颜和媚骨。面对这些东东,不禁深深长叹:这到底是文化的一种进步呢?还是可耻的衰败?
    一千年前,年轻的张载受范仲淹激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这种志向,激励他奋力求索,终于开创了宋明理学中的重要一派,为中华古文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愿今日中华大地,仍有张载一样的文人。如此,则中华文化幸甚!


                 一研香墨,一汪碧血,一泓清泪。
                 幽幽世间事,事事堪回味。

                 落笔成文从不悔,又何惧、帝王权贵。
                 数斑驳年月,写千秋功罪!
                                     【忆少年】
                  
                                          ——也西湖随笔(80)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745#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4-12-12 09:5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星空0414 于 2014-12-12 10:16 编辑

沙发.............拙以为制度保障最重要,如若没有古史史官的权威与保存承传的制度,任凭他忠奸,当权者也会也无所畏惧为所欲为,象如今纂改档案等恣意妄为、唯长官意志而动,好则歌功颂德,坏则落井下石,平头百姓全然不知“史”之真假,人云亦云,人责亦责,又如何不会出现假大空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746#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2-12 14:00:10 | 只看该作者
星空0414 发表于 2014-12-12 09:59
沙发.............拙以为制度保障最重要,如若没有古史史官的权威与保存承传的制度,任凭他忠奸,当权者也会 ...

星空长老所见很深刻!
747#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2-15 19:57:29 | 只看该作者
冬   湖
——也西湖随笔(81)

藻尽众鱼眠,
虫藏百鸟迁。
却因心水静,
滴滴见长天。

                                             ——也西湖随笔(81)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48#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12-15 21:19:03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欣赏冬湖美景!
749#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12-15 21:29:04 | 只看该作者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1-28 08:34
“莫须有”的谬种流传——也西湖随笔(68)
    “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保障公民权利、 ...

今天,内蒙古高院宣告1996年6月10日被执行死刑的年仅18岁的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这是一份迟到18年的改判。希望在今日的中国此类冤案再不要发生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50#
 楼主| 沐雨诗心 发表于 2014-12-15 21:49:02 | 只看该作者
海之女 发表于 2014-12-15 21:29
今天,内蒙古高院宣告1996年6月10日被执行死刑的年仅18岁的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无罪。这是一份迟到18年 ...

是啊,不能再有这种冤案了,人死不能复生,平冤昭雪又有什么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31 07:29 , Processed in 1.7510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