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5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差距有多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点到为止 发表于 2013-9-10 13:2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点到为止 于 2013-9-10 13:40 编辑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差距有多大?
——献给2013年教师节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翻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
    3、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 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样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的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美双方都估计错了! 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专家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权利的价值;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张扬的价值;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结果。
    谨此献给伟大和勤劳的中国父亲、母亲们。也献给正在做作业的学生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楼主| 点到为止 发表于 2013-9-12 06:28:42 | 只看该作者
在自家的沙发上沉思!
3#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9-12 07:53: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专家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权利的价值;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张扬的价值;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lshboo 发表于 2013-9-12 16:09: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一路有你 发表于 2013-9-12 16:50:5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专家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权利的价值;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张扬的价值;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
6#
海南之海 发表于 2013-9-12 23:02:15 | 只看该作者
总结的好,如能两者结合,应该会好,可现实不允许。
7#
不上青天 发表于 2013-9-12 23:42:2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第一美国的教育并非象他们宣扬的那样,公立学校松,私立学校非常紧,特别是大学普遍比我们紧,易进难出,第二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美国毕竟搞了那么多年了,何况那些所谓的精英基础教育都不在美国,第三中国这些年重视基础教育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科技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但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OBM在国情咨文中曾充分肯定中国的基础教育。第四日本在过去的十年中学习美国搞快乐教育,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是日本教育失去的十年。第五,傻瓜也知道知识不可能自己跑到脑子里进去,没有厚积哪里的薄发。几个极端的案例不足以否认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一万多中科大学生在美国能立足,也是因为美国看中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相反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实在太送了,很多学校误人子弟
8#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9-13 14:5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3-9-13 14:58 编辑
不上青天 发表于 2013-9-12 23:42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第一美国的教育并非象他们宣扬的那样,公立学校松,私立学校非常紧,特别是大学普遍 ...



[转] 为什么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一切的未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9-13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9-13 14:52
[转] 为什么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贝尔奖?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世界上一半的諾 ...

实际上,德国人在十八世纪以前,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然而,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康德黑格尔的哲学风暴,德国民族迅速崛起,长期以来,几乎引领世界思潮的走向。
与其说是教育使然,不如说是渗透于每一个德意志人骨髓深处的纯粹理念精神,在起作用,马丁路德撕下了宗教的神秘外衣,康德黑格尔把所有外在瞬息万变的物化存在,都凝结成稳固的精神实在。
教育是具有功利性,但是仅有功利性的教育,就走到了教育本质的反面,是对教育的冠冕堂皇的亵渎和蹂躏。
10#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3-9-13 23:01:28 | 只看该作者
晚秋归来 发表于 2013-9-13 16:23
实际上,德国人在十八世纪以前,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然而,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康 ...

斑竹真是教育大家,学识渊博,思考深刻……看到这类文章,我就会反思中国教育,但想不透实质,又向您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24 01:46 , Processed in 1.9399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