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28|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孤独自学终被保中科大 家长提议勿模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892493477 发表于 2010-5-13 20: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试魔咒逼出的孤独自学路 家长:保送中科大,也请莫效仿
小清(化名)刚刚被保送至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是别人眼里成功的孩子。但她也是个有些特别的孩子,初三就离开了学校,在父母的指导下,走上了完全自主学习之路。
“还是别把孩子的名字公开吧,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文弱的宋女士跟很多妈妈一样,总希望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因为超级喜欢钢琴和数学,小清从小学就开始只上半天学,初中前两年,她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全时学生。所以在小清头脑中那10多年的学校生涯,充斥着冷言冷语和歧视。小清的父母也经历过无数内心的挣扎,还要顶着周围人不理解的压力。
在这条不同寻常的求学路上,这家人像独行者一样经常碰壁……
也曾尝试上学
小清4岁半开始学电子琴,7岁半就考九级了。
到了三年级时小清开始改学钢琴,宋女士说,为了不埋没女儿的潜质,他们跟学校商量让孩子上半天课、半天练琴。面对特长突出的小清,学校同意了宋女士夫妇的请求。
改成上半天学后,小清的校园生活发生了变化。
一天中午小清没回家,被数学老师留下了。
原来,数学老师规定:一道题目中如果既有“{”又有“[”还有“(”时,一定要按从里到外的顺序一步步地解,在本子上抄时也要每种括号一行,不能两行并一行,也不能省略。
小清觉得这样太繁琐,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便被留了下来,一遍遍地重抄。倔强的小清在课桌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你不是好老师。”
小清跟数学老师从此产生了矛盾。
还有一次,小清因为没完成前一天的口算题又被留在学校了。
为了提高口算能力,老师每天都会留16道口算题。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一旦学生没有完成,无论什么原因第二天都会受到惩罚,惩罚的方式就是加倍地重抄,再完不成就继续加倍。
这种惩罚激起了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那天跟小清一起受到惩罚的还有一个女同学,已经攒了几千道了,女孩子急得直哭。
“学校总是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孩子们抄的时候根本不过脑子,完全是机械运动。这样的抄写有意义吗?完全是一种高压政策。”宋女士说。
从此,小清的那半天课也不上了,在家自学,只参加学校的考试。
沉重的应试压力和特长发展无法兼顾
繁重的应试压力也是迫使小清离开校园的原因之一。
小学毕业后,小清想像其他孩子那样过正常的学校生活,于是从初一开始她每天都去上学,风雨无阻,连生病也很少请假。
当时小清已经开始学习竞赛数学,而且潜质过人。小升初时,小清参加了东直门中学的小升初考试,1000多名孩子中,她的数学排在了第22名,同时也考上了十三中分校的数学实验班。
“我们上的那所学校真是魔鬼学校,大量的作业、没完没了的练习和考试,学校只重视考试成绩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特长。”宋女士说。
钢琴和竞赛数学都特别耗费时间,为了能既完成学校的课业又挤出时间练琴和做竞赛题,小清只能牺牲睡眠时间。
小清实在支撑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内分泌失调:身体出现了一些异常,体重也在非正常增长,同时情绪变得十分低落。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清彻底回家了。
学校无爱的教育让人心灰意冷
其实,真正迫使小清离开校园的不仅仅是课业负担,而是老师无爱的教育。
宋女士清楚地记得那次小清跟数学老师之间发生的矛盾。“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老师的教育方法,但还是希望女儿能理解老师,让她主动跟老师沟通。”宋女士说。
第二天,宋女士亲自送女儿到学校并找到数学老师,希望老师别不搭理女儿。没想到,数学老师不仅真的没搭理女儿,还把她的座位挪到了教室的最后。
“如果老师当时能友善些,孩子的路可能就会不一样。”宋女士说。
虽然小清充满才气,但就因为她是个没有正常上学的孩子,她便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考试的时候,老师根本不让小清进教室,怕她影响了班级的成绩;小学毕业考试时,英语老师竟然要让小清在楼道里完成听力考试;初中毕业时,小清要参加四中的提前考试,到自己的初中校准备材料,校长却抛下了一句,“她还想考四中,门儿都没有”。
在冷言冷语和歧视的目光中,小清倒下了。
“离开学校后,我用4个月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宋女士说,她陪着女儿看了4部故事性强、情感丰富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大长今》、《老友记》、《楚汉争雄》。
宋女士是在用自己的方法给女儿疗伤。
宋女士说,电视剧就是浓缩了的人生,她希望女儿能通过体验百样人生,在剧情中宣泄情感,了解成功必须经历挫折和痛苦。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小清的身体和情绪都恢复了。
也曾想过放弃
哪个父母都爱孩子,哪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虽然学校教育有种种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是真要放弃它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还是需要很大勇气。
“我和丈夫前前后后思考了近两年的时间,才作了最后的决定。”宋女士说。选择离开学校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比别人难上百倍千倍的道路。最痛苦的是,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哪怕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难题,他们就会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最难的一次出现在小清16岁那年。
看着跟自己如影随形了16年的女儿,宋女士突然意识到,总有一天女儿要一人闯世界,必须让女儿早点儿适应没有父母保护的生活。
于是,宋女士狠心地放手了,不去干预小清的生活,第一次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小清对这个变化极不适应。她一方面经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跟宋女士大发雷霆,一方面又表现得格外小心,生怕妈妈离开自己。宋女士一点点的改变都会引起小清强烈的反应。“我想烫个头发她都不让,变化会让她没有安全感。”宋女士说。
那是一段撕心裂肺的日子。“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我希望她快乐,甚至想,如果不是我把她带上这条路,她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应该不会经历这么多的痛苦吧,也会很快乐吧!”
此路能走通也算幸运
这条路越走到后来,小清一家的压力就越大。
因为无论大面积的田间耕种还是各家各户的盆栽细种,任何一种种植的目的都是开花结果。小清一家也不例外。虽然小清先后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他们还是希望能取得被普遍认可的成功。
跟所有的家庭一样,小清一家也希望通过高考这个标志性检验。
由于没有系统的学校学习,参加普通高考对小清来说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自主招生一条路。
有音乐和数学的特长,小清一家把目标锁定在清华大学,因为这个学校正好招收这两方面的特长生。
去年年底,清华大学本科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小清一家递交了申请材料。“按照我们的条件,通过初审参加笔试应该没有问题。”宋女士和丈夫当时这样判断。
小清根本没有通过初审。
第一次出击就碰壁了。这对小清一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打击。
在宋女士和丈夫看来,不出身著名中学,而且是自学生可能是小清落选的原因之一。
小清也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但是该校的程序时间较长,结果并没有很快出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小清一家越来越着急。虽然高校的录取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小清一家面前的路却只有窄窄的一条。
终于,小清等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考试通知。
越是着急事情往往越会出岔子,考试当天小清一家迟到了。没弄清考试要求,小清就进入了考场,试卷上共有6道题,数学、物理、化学各两道,小清拿起笔就从钟爱的数学题解起。还没做完,就被叫进了一间教室,原来考试的要求是考生通读6道题后,在考官面前进行讲解。
小清首先被要求讲解物理题和化学题,她根本没来得及看题呢,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是讲解数学题,小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再出色也仅完成了考试的三分之一。
就在小清擦黑板准备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刚刚讲过的一道数学题还有更为巧妙的解法,于是,现场又给考官们做了精彩的讲解。
可能就是小清最后的灵感打动了考官,小清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认可。
“我们太幸运了。”宋女士总是这样说。
的确如此,谁也无法预料如果小清在最后的几秒钟没有灵感迸发,结果将会怎样。
这个成功不可轻易复制
虽然小清走这条路多少有些被逼无奈,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她成功了。面对小清的成功,宋女士最想说的一句话却是:“奉劝所有家长,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轻易别作这样的选择。”
有人曾说,与过去不同,今天的家长是被众多教育理论武装起来的一代,他们中不少人本身就懂得教育,也有不少人在有了孩子后恶补了教育理论,再加上市面上多如牛毛的教育类书籍,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问题上跃跃欲试,总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尝试这些教育理论,甚至自创一套教育体系。
宋女士应该算是自创体系的一个,她却说,如果学校能给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提供一条更好的成才之路,他们是不会作这样的选择的。
毕竟,一个母亲近20年的默默付出,一个孩子几进几出校门、到处拜师学艺,其中的辛酸、辛苦和压力是外人无法了解的。
这个成功不可轻易复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风摆柳 发表于 2010-5-13 20:23:22 | 只看该作者
太不容易了!
3#
05-云栖竹径 发表于 2010-5-13 20:47:42 | 只看该作者
这条路真得太难了,是非常人之路
4#
zhl 发表于 2010-5-13 21:20:09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和孩子都承受了很多,真了不起!不过科大需要的就是能独立思考,能创新的孩子,孩子所经历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对她终身受益的。
5#
老胡 发表于 2010-5-13 21:22:3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父母
6#
兰草 发表于 2010-5-13 21:40: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家子都牛!常人是做不到的哟。
7#
夏老师 发表于 2010-5-13 21:44:25 | 只看该作者
毕竟,一个母亲近20年的默默付出,一个孩子几进几出校门、到处拜师学艺,其中的辛酸、
辛苦和压力是外人无法了解的。
    别人是无法体会的
8#
燕子 发表于 2010-5-13 21:47:4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太不容易了
9#
燕子 发表于 2010-5-13 21:49:17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快乐吗?
10#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0-5-13 22:07:17 | 只看该作者
就在小清擦黑板准备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刚刚讲过的一道数学题还有更为巧妙的解法,于是,现场又给考官们做了精彩的讲解。
可能就是小清最后的灵感打动了考官,小清得到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认可。


大赞考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6-16 10:58 , Processed in 1.2823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