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92|回复: 64

[转帖] 一个女儿在国外自杀的妈妈给大家讲生命课

[复制链接]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5: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2-28 09:58 编辑

        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
        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
        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      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
        “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待。”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待。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己,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这只是社会众多自杀案例中的的一个个案,但对于这个家庭却是全部。
2、这样的极端案例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离我们不远的是,大学毕业生中能自立的有多少?这个比例是不是很大?是不是还有好多家长在孩子大学毕业以后有着操不完的心?这说明什么?
3、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很多疏忽了的事情的可贵。当我们正在经历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听进去别人苦口婆心的引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话不假。
4、在孩子的教育上,健全人格养成是不是被大家忽略了呢?大家是不是把分数+特长看的太重看成了孩子成长的最重要指标了?是不是把孩子的玩和学习给对立起来了?是不是因为孩子忙于学这学那被剥夺了玩的机会了呢?须知,玩,不只是儿童的天性。玩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会迁移到其他各个方面当然包括学习。而且,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玩,这是孩子人生社会化的重要形式。健全人格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但健全人格不是说教可以养成的,它有赖于孩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玩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你的孩子有时间玩么?你的孩子会玩么?

http://bbs.qtv.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513

评分

12

查看全部评分

海宝 发表于 2014-2-27 17: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孩子太孤独了!!!想想我们小时候大家庭人口密度多大,兄弟姐妹之间的各种问题、小摩擦等等无时不刻在循序渐进的锤炼着我们的心灵,不知不觉它渐渐长大了、坚强了。而现在的孩子们这个机会几乎都丧失了,所以呼吁妈妈、爸爸们放弃一些自己的成熟,陪伴孩子们成长吧,我们不要表现的什么都懂,即使你真的懂;我们不要表现的什么都会,即使你真的会。给孩子逐渐成长的机会,经历风雨长大的苗才是强壮的。精神上经常的小感冒未尝不是一种历练。祝孩子们能有一个好心情面对他们必须面对的多彩人生!
    精神上的大感冒太伤人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快乐鱼 发表于 2014-2-27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似非常和谐的母女,却不料母亲并未能理解女儿的真实的内心。所以,有的时候,做父母的,不要太自信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要让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8 21: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2-28 21:14 编辑

育儿名博王人平:父母要有人文关怀
  http://nb.zjol.com.cn/system/2013/07/21/019481466.shtml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王人平,1973年出生,哈尔滨人。他是新浪中国教育盛典“2012年度中国榜样家长”的获得者。最具人气的育儿名博之一,拥有32万活跃粉丝。孩子出生后,开始在微博上记录对儿童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引领了众多父母的自省之路。

  7月14日,应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阅读沙龙的邀请,他作了主题为《在亲子关系构建中,父母的自我成长》的讲座,和大家分享他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思考。

  记者:家庭教育首要的问题是家长的定位,或者是亲子关系的定位。先给我们阐述一下您所理解的家长定位。

  王人平:什么是亲子关系?简单说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因为这是我们无法拒绝、改变和替代的。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己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性情上的种种特征,多少都能在童年的经历中找到关联,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系。所以一个从小没有和父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往往缺乏足够的力量和爱去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约束和惩罚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只有当教育的方向指向内在时,教育的作用才真正彰显。家长的自我管理,包括对自己的目标、欲望、时间、精力和言行的管理。父母在自我成长之路上,要时常问问自己,问问孩子:1.知道自己是谁,认识自己是把握自己的前提。2.知道自己正置身何处,又要往哪里去。3.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4.知道前因,才能知道后果。5.知道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还有一点要强调,亲子关系是唯一指向分离的爱,在人的一生中,孩子终究是要跟父母分离的,真正陪伴一生的是你的伴侣,所以伴侣关系要胜过亲子关系,很多人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而且如果伴侣关系处理不好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首先要建立和营建良好的伴侣关系。

  记者:您认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王人平: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从我个人来讲概括为八个字,第一个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包含自我反省的能力、自我接纳的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和行动力。父母的自我接纳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前提,只有父母有勇气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可能真正去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局限,而不再苛求孩子完美,从而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同时,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专注于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第二是人文关怀,作为父母内心一定要有大爱,有基于人性的慈悲,如果父母有这份人文关怀,不会拿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孩子,拿孩子当孩子看,不会用那些大棒似的或者胡萝卜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文关怀,就会接纳不同,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不同的,都是原创,现在往往由于父母的懦弱、自卑、虚荣,非得让孩子变成赝品变成山寨,变成自己的影子。父母具有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

  记者:您认为现在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王人平:我觉得50%以上的问题都是家长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或父母本身就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做了一个坏的榜样;或是父母对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缺乏了解和尊重,对孩子特定阶段的特定表现做了不当的反馈而固化或强化了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两岁之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其中包括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对规则的敏感期,两岁到四岁是对秩序的敏感期,四到六岁是对完美的敏感期,有的是相互交叉的,三到六岁又是对语言的敏感期。不同时期的孩子对外界会有不同的表现。

  了解了成长的规律,父母的教育也要有所变化,从而了解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原因和过程,而不只是表现和结果。当父母真能做到用心去了解和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个性差异,并努力走入孩子的内心,以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就会和孩子的成长形成共振。

  很多时候是父母没有管理好自己,对或者错都是父母说了算,这是很不公平的。最糟糕的父母是原则随意摇摆的父母,定下的规矩随心情而变松紧。这样的父母,小孩子没有惧怕,必然就察言观色行事。导致孩子长大了都没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孩子基本都缺乏方圆意识。事实上,对定下的规矩父母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执行,可悲的是往往是父母先违反规则。

  记者:现代社会很多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那怎么办呢?

  王人平:其实这是个选择。有人说,同样一个时间段,你也许会为错过某个工作而遗憾,但你会为错过陪伴孩子而后悔吗?两者相比,一定是孩子更加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以重来,而且良好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我在微博上被转发最多的一条就是关于陪伴孩子的:“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奥巴马说竞选中有一件事他很自豪,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家长会。前些日子听米歇尔演说,她谈到做总统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想想身边那些天天嚷着没时间陪孩子的父亲,比奥巴马还忙吗?”

  对孩子的陪伴,我觉得质量比时间的长短重要,最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够呆在他身边。我只要不出差,每天晚上就是我铁打的亲子时间,这个时候也绝不上网发微博。因为这也是我最享受的美好时光,我不愿意被打搅和破坏。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专注,最怕工作的时候想着孩子,陪孩子的时候想着工作。立足当下,只要我们足够的用心和专注,其实陪孩子的时光,也是我们自己的时光。

  家长不要拒绝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耍的机会。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分不清游戏和现实的不同。拒绝了孩子的游戏,不只是拒绝了孩子的娱乐,而是阻碍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玩耍是很好的培养孩子爱学习的途径。比如集体游戏,想要成为“组织者”,需要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主导游戏的能力;想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下去,就需要一定的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和妥协能力,否则自己过于霸道或计较,就可能被同伴孤立等,各种情况,对孩子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机会。

  记者:您微博上一些教育信念和价值观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您的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王人平: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着我们自己的人格品质、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面对的很多问题,不是因为孩子才有的,它本质上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性格或经历中。只不过孩子降生或者他成长过程中,在很多的互动和反馈中,把这个问题放大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父母所有的优点、缺点,都不是从生了孩子开始的,也不是为了教育孩子去改进的。

  教育观只是一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怎样对待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前提是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的成长,驱动力是做更好的自己,有没有孩子并不重要,也不是为了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你的年龄如何,如果自身不成长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记者:早教也是目前大家关注的问题。最近有个新闻说武汉一位徐女士近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因此被称为“最着急”家长。对此您怎么看?

  王人平:生物学家说,只有人类才有童年,童年期越长,越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现在我们却人为地剥夺和缩短了孩子的童年期。决定一个人人生走向的,往往是他童年的经历,尤其8岁前的经历和记忆。这在心理学上早有定论。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起始都已预兆了未来的方向。与其以后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不如从小帮他形成健康的身心、独立的人格、乐观的性情、正向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和动力,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而童年正是这样重要的一个时期。

  其实,家庭教育说到底不是技巧、方法问题,而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问题。选择当下向孩子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品质习惯、行为规范……也就意味着明天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所以父母不要总是盯着育儿书看,甚至漫无目的地到处找开发智力的“培优班”,要多花些时间去陪伴家人,自己和孩子一起多亲情交流,亲近自然,接触艺术,参与社会。

  记者:说到教育,王尔德说: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欣赏一朵野花的美。可是现在许多家长更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培养,爱的教育做得不够,很多孩子不会爱自己、爱家庭,怎么办?

  王人平: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学会生存!让孩子懂得珍视生命、乐观生活。卢梭说:“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家长尤其不要把提高成绩作为我们教育孩子的唯一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有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维、乐观的性情、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和分享能力、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记者:亲子关系中,父亲和母亲的作用是不同的,特别在孩子的个性培养方面。作为父亲,您的体验是什么?

  王人平:美国父亲角色研究专家罗斯·派克教授发现,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如慈爱、宽容、合作等;二是独立性,如勇敢、坚强、责任等。两性的个性差异是相辅相成的,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些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这两种教育的不同理念与风格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表明,父亲和母亲在关注孩子成才的时候,目光注视的重点不一样。母亲大多关注孩子在情感、生活上的需要,母亲更本能,教会孩子爱、接纳,影响孩子对家庭、婚姻等的看法。而父亲通常更理性一些,给予孩子力量、个性的培养。他更多从大方向上引导孩子,而在具体的问题上,父亲大多只给孩子画一个大框,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由空间。从本质上来说,父亲是帮助剪断母亲和孩子之间过度依赖“脐带”的人。父教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从对母亲的依赖关系中分离出来。因此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亲合力的教育。

  记者: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觉得父亲最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您最看重孩子哪方面的培养?

  王人平:大爱、梦想、情趣、自由、独立、与众不同,这些是我教养孩子所遵循的原则,也是我希望能传递给孩子的观念和品质。

  我希望给予孩子一种朴素的生活,一个遥远的梦想,一个可以模仿并注定被超越的榜样。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有资格去规划孩子的人生,定义孩子的成功。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给孩子自然的接纳、支持和陪伴,不断增加孩子的选择,增强孩子的力量,帮孩子建立起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5: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心飞扬 于 2014-2-28 09:58 编辑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让孩子们明白这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去看大夫的!!!
清风不识字 发表于 2014-2-27 16: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啊"
那天,从一个链接读到这句时,我满脸是泪,现在也是!
 楼主|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6: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庐人家 发表于 2014-2-27 16:04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啊"
那天,从一个链接读到这句时,我满脸是泪,现在也是!


好久以前看到这个时,泪流满面;刚才在那个博士杀父的帖子里和大宋聊到抑郁症,就想起这个了,,,再看,还是止不住的泪,心疼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4-2-27 16: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如何面对,如何调整,对于孩子都是问题,就看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了。
 楼主|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6: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4-2-27 16:15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 ...

如果已经严重,是一种疾病,不是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明白,是一种疾病,要看大夫,要吃药!!!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4-2-27 16: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5:52
让孩子们明白这是一种疾病,一定要去看大夫的!!!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4-2-27 1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6:19
如果已经严重,是一种疾病,不是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明白,是一种疾病,要看大夫,要吃 ...

真是抑郁症了肯定要看医生的,这种病也是长期精神压力一点点累积的,只不过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有病。
无忧无虑(燕) 发表于 2014-2-27 16: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慢慢看
大宋水师 发表于 2014-2-27 16: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4-2-27 16:19
如果已经严重,是一种疾病,不是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明白,是一种疾病,要看大夫,要吃 ...

这一点非常重要。。。。。患病者自己也许并不一定会认为他有病(或者心里清楚,但又不愿意相信自己有病),而他周围的人也并不一定能看出什么,但,专业的医生有办法诊断。而细心的家长,也应该能感觉到吧。。。。希望能够!

尽早治疗,才能避免悲剧。

谢谢飞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3-29 16:13 , Processed in 1.4216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