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揭示哺乳动物“吓一跳”的科学机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tuixiuustcer 发表于 2021-11-8 09:0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我国学者新发现揭示哺乳动物“吓一跳”的科学机制        
   
新华社合肥11月7日电(记者徐海涛)对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来说,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耳蜗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环路,对哺乳动物的“吓一跳”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此发现深化了对本能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认识,为研究人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等疾病提供新方向。
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它的产生可以将机体多处肌肉收缩反应紧急调动起来,保护容易受伤的部位比如眼睛与后颈部,也为进一步的防御反应比如躲避、逃跑等做好准备。惊跳反射是一种重要的本能防御行为,但是控制惊跳反射的基本神经环路尚不清楚。
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哺乳动物脑干的脑桥尾侧网状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被大量激活。研究人员使用光遗传及化学遗传手段,发现特异性“激活神经元”可以诱发小鼠出现弹跳表现,颈部及后肢肌肉也能同步记录到肌电活动,这是典型的惊跳反射行为。而特异性“抑制神经元”则可以抑制小鼠产生惊跳反射,并且不会影响运动协调、步态、感知觉等其他行为。
随后,课题组通过病毒示踪的方式,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直接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并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直接突触联系。他们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接受耳蜗核的输入后,直接投射到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完成了对颈部及四肢肌肉的控制。
日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该研究论文。
新华社合肥11月7日电
http://www.news.cn/2021-11/07/c_1128039531.htm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开口便笑 发表于 2021-11-8 10:29:42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帖子已被中科大家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一口一乐 发表于 2021-11-23 15:38:31 | 只看该作者
深化了对本能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认识,为研究人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等疾病提供新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向阳花 发表于 2021-11-26 23:11:05 | 只看该作者
表彰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19009968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网

GMT+8, 2024-5-12 04:07 , Processed in 1.4757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